「渡過·周末版」理性而高貴的克制

「渡过·周末版」理性而高贵的克制

(一)

五年前的自己,在得病之初,是沒有現在這樣平和的心境的。

那時的我,不能接受自己,對雙相的認識少之又少。我覺得我是一個讓家庭、讓父母、讓自己蒙羞的人。

這場病像一頭蟄伏了很久的獅子,一個猛烈的出擊,把我打得措手不及。在我立誓要做一個刻苦學習、清心寡唸的高中生時,開始厭學,不想去學校。

我是矛盾的。因為我知道這是我通向我的理想,也就是實現作家夢的唯一途徑。但是我就是看不進去書,一到學校大門口就渾身不自在。越逼自己去學習,結果卻越心生厭惡。力與反作用力永遠是並存的。

對我來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我用盡全力卻無濟於事,目送著我的文學夢死在搖籃裡。

哪怕我可以把人生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哪怕我知道高考是一個跳板,通過它可以指向你內心的渴望。懂得道理那樣輕易,想要做到卻那樣難。“我們明白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二)

我為此消沉了很久,陷入過自怨自艾。後來,當跳出這個顧影自憐的圈子,我發現一個人深陷於怨懟,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是會上癮的。時間越長,怨氣越深。

你在那時最應該做的,就是用一種積極而平和的心態開導自己走出來。

你要自救,這是最關鍵的。

通向羅馬的路從來不只有一條,我開始學會考慮別的方式。當無論如何事情都不能如我所願時,我學會用“盡人事,聽天命”的思想開導自己。

積極爭取足矣,上天或許自有安排。你看,時間是最好的老師。其實不要急的,你想要的,時間終會給你。

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目光。你這一生,說到底只與你自己有關。真正最重要的是你活著的每分每秒的自我感受。有人說人生如戰場,其實奮戰到最後,你會發現最終的、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不辜負自己,不傷害他人。

其實心靈和身體一樣,都需要鍛鍊。時時對心靈施以重壓,就像舉重運動員在訓練時會逐漸地增加啞鈴的重量,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這一生的目標,不該是試圖建立一個烏托邦一樣的社會,這是不可能的。烏托邦之所以成為烏托邦,就在於它只能處於理想狀態。人應該做的,是不斷鍛鍊自己抗壓的能力和適應能力。面對更冷酷的社會面不改色,可以輕鬆地融入進去。

(三)

其實,疾病對人也是有正面影響的。它會把你變成一個更寬容、更謙和、更豁達的人。醫院是澆滅人慾望最的地方。在這裡焦急求醫的人,金錢、權利、名譽通通都會為健康繞道。這裡的人,只是單純地期盼自己可以得到康復。

人總要失去什麼,才能得到、明白什麼。當健康岌岌可危,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對自己寬容,降低名利心。可惜的是,很多人康復走出醫院後,會忘記曾經得到的寶貴經驗。

我始終覺得人要有事可做,才不會患得患失。在病情的康復期間,儘量給自己找適合的事情做。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在規定的時間段運動,可以很好地對抗藥物的副作用。平時可以看書、聽歌、看劇,這都可以轉移視線,不把思維固著在病情上。

太過於沉浸於難過的情緒,會把七分痛說成十分。人有時候要學會管理自己負面的情緒。不輕易說痛,也不暗示自己這是一種痛,這是理性而高貴的剋制。

這五年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是有的,快樂開心也是有的。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努力享受當下的幸福,不杞人憂天。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學會帶著症狀去生活。

終有一天,在長夜盡頭,你會看到我的傷痕;知道我也曾受傷,也曾痊癒。

作者曾在本公號發表作品:

◀掃描關注

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