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周末版」用光與影表現人物關係(攝影集萃2)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我對攝影的愛好,是從拍風景開始的。後來,偶然的機會,看到一篇介紹攝影師呂楠的文章,隨後學習了他的三個系列作品——“天主教”、“精神病院”、“西藏”,受到極大震撼。

我體會到,靜物、風景,也能喚起人內心的感受,但人在攝影中的中心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從那以後,我從拍風景轉為更多地拍人物;即使拍風景,也是拍有人在其中活動的風景。

很快,我又從拍一個人,過渡到拍多個人;並且追求在一個具體情境中,把多個人之間的關係拍出來。我認為拍人時,只有拍出人物關係才有意義。當你把人物關係展現出來,你面對的現實才是鮮活、完整的;你記錄的故事、傳導的情緒,才能在一片混沌中閃閃發亮。

可能最大的難度是,你拍攝的所有人,以及他們的故事,都是現實中真實的人。不能預定,不能干涉。這就要求拍攝者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而這一切歸根結底決定於他對生活的理解。

所以,當我在“知天命”之年拿起相機時,我應該不算是一個初學者。每當我心有所動、按下快門,這一幅幅影像其實融入了我前半生的全部人生積累。也許我想表達的,和所拍攝的實際情形並不完全一致,但我的感受是真實的。

☆ 以下是近兩年拍攝的人物照片。從一個人到多個人,以及他們的彼此關係。

★《我的睡蓮花》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6年12月18日,柬埔寨,暹粒,鄉間公路旁的無名湖畔。

滿湖都是盛開的睡蓮花。很多孩子守在湖邊,摘了睡蓮花兜售給過往遊客。當我下了汽車,向湖邊走去,立刻有三個孩子向我飛奔而來。落在最後的這個女孩,不像前兩個孩子那樣圍著我,把花舉在我眼前,又叫又嚷;而是立在那裡,羞怯但又滿懷希望地看著我。她一定覺得她是失敗的競爭者吧。我擺脫圍著我的兩個孩子,拍下她的照片,然後買了她手上這朵睡蓮花。

★《廣場的黃昏》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6年2月28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這天傍晚,我從西向東穿過天安門廣場,正遇到交通管制,便在廣場上等待。那時,廣場已經清場。我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蹲在地上,表情凝重,對孩子囑咐著什麼。遠處,是四位武警戰士,盡職盡責地護衛著廣場。

我在北京30年了。對天安門廣場,總之懷有複雜的、別樣的感情。心中一動,拍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上,總共6個人,他們各自的神態和姿態,在我的感受中構成了一組關係。

★《人在旅途》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1月21日,上海。在一個地鐵站等車時,我看到前面有一個女孩。站臺上人聲鼎沸,川流不息,她神情落寞,一動不動,好像靈魂已經抽離,飄落到某個不知名的地方。

連萍水相逢都算不上,我沒有上前搭話。我不知道她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有什麼煩惱,又在為什麼思慮?

地鐵即將進站時,她回頭一瞥。這一瞬間,我按下了快門。

★《家族》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4月16日,貴州省,桐梓縣,馬鬃鄉,龍臺村。

我在山間行走,又渴又累,到路邊一間小賣部買水喝。房間簡陋、破舊,但牆上一幅照片吸引了我。我感覺這張照片,點亮了這個沉悶、灰暗的房間。

我向小賣部主人買了一杯當地的米酒,邊喝邊和他搭話。我問這張照片是誰?是家裡的先輩嗎?他有些警覺地看著我,沒有回答。

我知道這張照片中也許蘊含著某個故事,但我沒有時間停留。人生總是如此,不必掛懷。我端起玻璃杯,一飲而盡。放下杯的瞬間,抬手拍下這張照片。

★《災後》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6年7月24日,河北省,井陘縣,南峪鎮,貴泉村。

2016年夏,晉冀豫三省太行山區山洪爆發,我率領財新傳媒的一支小分隊前往報道。7月24日下午,我們一行三人,步行4小時後,抵達位於太行山脈深處的貴泉村。

這是一處少人知曉的重災區。整個村莊被山洪沖毀,18人遇難。在一個救助點,我拍下這張照片。照片中,這位災民的眼神,形象地向我詮釋了“驚魂未定”這個成語。

這張照片比較模糊,是因為當時我的單反相機電池耗盡,不得不用隨身攜帶的卡片機抓拍。那天下午很多照片都是如此,後悔莫及!

★《小男孩》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7月30日,菲律賓,蘇祿島,霍洛市。

這天,為拍攝一部關於蘇祿族的紀錄片,我們在蘇祿國王一位後裔家攝像。正忙著,我感覺身後有人,一轉身,這個孩子無聲無息站在我面前。他是這個家族最小的孩子,大概四五歲的樣子,不怯生,也不說話,只是瞪著烏黑的大眼睛看著我。

這個男孩,長在富貴人家,眼睛裡卻有著一種和年齡、經歷不相稱的內容,讓我的心有所動。於是為他拍下這張照片。

★《留守女孩》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6月16日,陝西省,商洛山區,楊斜鎮,星火村。

我到這裡做關於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的報道。這位女孩就是一位留守兒童,由外公外婆照看。小姑娘長得很漂亮,但表情淡漠,完全沒有同齡孩子應有的活潑。我給她拍照的時候,她一笑不笑,保持著既想靠近、又時刻準備跑掉的態勢。後來從心理學課本上,我知道這叫 “分離焦慮” 。

後來,我到另一家採訪,小姑娘和外婆也趕來了。外婆告訴我:孩子吵著要來,還要求換了一件新衣服。我很高興:儘管孩子多少有些孤僻,但她還是愛美、愛熱鬧的。

★《海邊的聖餐》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6年6月11日,菲律賓,馬尼拉。

這是我抵達馬尼拉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跑出去拍照。在海邊,見到一家人在吃早飯。我上前和她們搭話。我告訴他們,我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記者,想給她們拍照。她們羞澀地同意了。

這家人,在當地應該是貧民階層。我的話,她們能懂;她們說的,我幾乎聽不懂,大概明白她們住在附近,家裡太擁擠,跑到海邊來吃飯,還可以看風景。

我在她們旁邊坐了很久,抓拍下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我很喜歡,畫面中四個人,她們的表情、姿態,彼此是呼應的。連遠景中海面上那艘划艇,位置也恰到好處。當然這是運氣。

★《勞動後的眺望》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6年6月12日,菲律賓,棉蘭老島,三寶顏市。

採訪間隙,中午時分,我在海邊看到一群男孩在游泳,岸上一堆人圍觀。這些男孩個個被太陽曬得黢黑,一邊不停地踩水,一邊對著岸上的人喊,“比索,比索!”岸上的人向海裡投下硬幣,這些孩子便立刻潛水捕撈。

聽當地人說,這些孩子叫“水猴子”,他們以給遊客表演、獲取小費營生。

一會,孩子們累了。他們爬上岸,一邊休息,一邊瞭望遠方的海天。

我在他們的身後站了很久,拍下這張照片。

★《闖入者》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7月30日,菲律賓,蘇祿島。

我在蘇祿島採訪期間,當地有戰亂,軍方派了一支部隊隨行護衛。這天,我們到了霍洛島上一個貧民區。看到突然有外人和軍隊闖入,村民們既新奇又驚懼,這張照片就攝於此時。

當時,一個老奶奶帶著孫女出來看熱鬧。這個場景我拍了很多張,這張最為滿意。老奶奶的表情是麻木、無奈的;小姑娘依偎著奶奶,眼神無邪而驚懼;持槍的軍人揹著身走來走去,這是我有意為之,如果他是正面,會沖淡畫面。連那隻小狗也很配合,它的姿態和位置恰到好處。

★《戰爭與和平》

「渡过·周末版」用光与影表现人物关系(摄影集萃2)

2017年7月30日,菲律賓,蘇祿島。

這張照片和上一張攝於同日,只是另一個場景。落日下,兩個穆斯林女孩戰戰兢兢地從軍人身邊走過。宛如電影鏡頭的畫面,讓我在瞬間按下快門。

相關文章:

◀掃描關注

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