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專欄」之一:直面這個時代的精神危機

「周琼专栏」之一:直面这个时代的精神危机

【編者按】周瓊,資深媒體人,曾供職財新傳媒。五年前開始探索心理世界,力求認識心性本來面目,尋找與煩惱相處之道。目前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位專職的“煩惱探索者”。本專欄將陸續推出她在探索自己及他人心性過程中寫下的文字。從根本上來說,人的心性是相通且合一的。她的探索,也許有助於讀者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

衣食無憂,卻常懷焦慮?

獲得很多,仍覺心無定所?

恭喜你,你已成功逃出生存危機的虎口,進入到精神危機的狼窩。

(二)

都是危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危機。

在生存危機下,最初的關切點,是活下來。

所以要獲得、佔有。佔有那些可見的、物質層面的東西。比如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要挫敗、滅殺、清除那些不利於生存的因素。比如敵人、競爭對手、四害、障礙……

要創造條件,要改造自己,改造別人,以利於勝出和收穫。

可是,佔有再多,仍有危機感呀。

不僅要在活在當下,還想要活在未來呀。

不僅為自己活,還要為重要他人活呀。

憂患意識出來了。

為了活得長久、穩固,要不斷勝出,掌控、成名、成家、成為人上人。

這樣才可以多多地獲得,多多地佔有。

——佔有和控制慾越強的人,對失去和死亡的恐懼,越深。

(三)

生存,真是殘酷又血腥的遊戲。

最殘酷之處,還不在於彼此滅殺。

而在於,為了佔有和獲得物質上的東西(包括可見的生命本身),我們一代代、一世世地背離和操控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內在世界搞得固化、狹窄,支離破碎。

無論倖存者,還是沒落者,都傷痕累累。自傷傷人。

哪怕是獲得最多的人,當回到自己的家中,脫下盔甲,也有不堪重負、覺得生不如死的時刻吧。

最深的傷,都是看不見的。

這些傷,堆積得多了,久了,就在人的心中現出形來,以病理性的抑鬱、躁狂、恐懼、焦慮、強迫、自戀,甚至精神分裂等等形式呈現。

不在自己身上呈現,就流進孩子、孫子們的身上,代際傳遞。

不在這一世生髮,就在下一世結果。

即使沒有達到病理性的程度,常規的痛苦,也夠我們受的了。

這是我們在為生存模式中奮戰時,始料不及的。

原以為富足後,就可以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怎麼竟然不是呢?

精神危機就這樣應運而生。

(四)

這是一個古老又嶄新的話題。

它淵遠流長,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但我們對它,依然束手無策。

餓了,通過得到食物、吃東西,就可以解決飢餓問題。

但假如我有社交恐懼。現在要去見一群人,哪怕我擁有很多財富,名聲,地位,甚至我明知道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我依然會感到恐懼。

我無法消滅掉這份恐懼感,或者通過改造自己和別人,來緩解這個痛苦的情緒。

相反,越想逃離,越想去除,恐懼感就越是如影隨行,越是強烈。

——熟悉這種狀況麼?當痛苦來臨,我們再也無法像在生存模式中那樣,通過獲得、滅殺或者改造什麼,來解決問題。雖然那是我們運用得最熟練、最本能的法門。

當我們用物質世界的思維慣性,一遇到難受的情緒,就想方設法,想把他給滅了,這隻會在內在製造更多的衝突——他來自比我們的頭腦更深遠的地方,與他鬥,受傷的只是”我們“。

換言之,生存模式下所有的強勢法門,在這裡,幾乎都是失效的。

完全沒用。

精神危機之危,就危在這裡。

它不請自來,揮之不去。

可以遨遊太空。可以克隆一副身體,可以訓練一隻猛虎。甚至,按一個鍵,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卻沒有一樣聰明才智,沒有一項科學發明,能幫我們逃出內心的困境。

(五)

怎麼辦?

怎麼面對,這場人人都可能遭遇的精神危機?

怎麼在這個模式下穿越呢?

(六)

心理學上對人類的精神痛苦,已有很多了不起的研究和探索。

但具體到每一個人的內在世界,每一份在此時此刻升起的身心現象,依然是一個個新領地、新旅程。

就好比旅遊。雖然前人已經有過很多探索,哪怕你的目的地只是城市,你卻不能用逛北京的方法,去暢遊巴黎。即使你在出行前遍覽了有關巴黎的種種介紹,你在那裡會遇到什麼,依然未知。

這也是為什麼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仍搞不好與自己的關係,一樣的道理。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對內心的無知。

驚人地無知。

然後恭恭敬敬向自己的心請教、學習。實事求是,一點一滴地去體驗、經歷、去了解和理解內在世界運行的規則和道理。然後才有機會穿越。

(七)

心理這個領域,是一個無形的世界。它千變萬化。每個變化、每個身心現象,都與個人的過往經歷、模式及基因相關,有其淵源和道理。

在這裡,再沒有可批量複製的神方——針對相似的症狀,藥到病除。每個被命名為同樣症狀的心境,事實上都千差萬別。

比如都被診斷為抑鬱症。你的症狀與我的症狀可能有相似之處,卻還有更多不同的地方。同樣的治療方法,對你有用,對我卻可能完全無效。

(八)

最管用的“藥”,不在外面,而在每個人的心裡。在痛苦之中。

(九)

每一個痛苦的情緒,都是有生命的。都像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他們是心的信使。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背離自己的本心,已太久。

他們用痛苦迫使我們慢下來,靜下來,去聽他說,理解紛然背離的內在世界,正在遭受怎樣的苦。

當而意識層與這些情緒,真正接通彼此的WiFi, 疏通,才有可能發生。

這是我們面臨的共同處境。

這也一個人的旅程——即使有人陪伴,有人與你一樣,面對類似的感受,依然無人能代替你去承受任何困境。

在這裡,需要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真誠、耐心,勇於擔當的魄力。

不是該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減少對內心的干擾和壓迫。

假如你耐得住,你會慢慢看到,有些心結會被化開。每一個被化解的心結,都將釋放出一大片內心空間,讓我們感受到超越物質層的清明與力量感。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許會練出一份韌勁和定力,去尊重自己的內心狀況,尊重每一刻真實的身心現象。

回到道上——“道法自然”的道。

(十)

內在安了,外在的和諧,也會隨之而來。

我想象啊,社會的和諧,只有經由這樣個體的、內在的、真誠地擔當和穿越,才有可能實現。

所以,是的——精神危機,是危也是機。它讓人痛苦,但它帶來的,是真正的連接、豐盛與自由。

這連接、豐盛與自由,不僅屬於個人,也將感通到每一個身邊的人。

周瓊:心的探索者|禪修者|瑜珈習練者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廣州覺知與表達工坊發起人

英國牛津大學正念認知療法種子教師

◀掃描關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