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高錕靈堂在香港設立 致祭者嘆其貢獻卓越

中新社香港10月7日電 (記者 楊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上月辭世,香港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其靈堂本月7日在香港殯儀館設立,供公眾致祭。

诺奖得主高锟灵堂在香港设立 致祭者叹其贡献卓越

2004年初,高錕被證實患上早期阿茲海默症,為協助阿茲海默症患者和家屬,高錕及夫人黃美芸成立高錕慈善基金。在高錕夫婦2010年的一封公開信中,他們寫道:“(高錕)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裡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港人。”圖為高錕慈善基金會主席高錕教授與妻子黃美芸在香港新世紀廣場主持《不再讓你孤單》與愛同行慈善活動,為腦退化病人籌款。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靈堂當日下午3時起向公眾開放,內部佈置以白色為主色,簡約肅穆;正中央放置高錕彩色遺照,橫匾上書“江河不盡”四字,兩側對聯分別寫有“光焰見文章曾紡冰絲維萬國”“纖流成海瀆更興膏雨潤群生”。巧妙以“光”“纖”二字開頭概括高錕生前在光纖技術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

靈臺鋪滿白色鮮花,燭臺上燭光搖曳;伴隨平緩的鋼琴音樂,有屏幕輪播視頻,圖文並茂地回顧高錕一生的重要節點時刻。

靈堂內還擺滿各界致送的花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等均送上花牌,並以輓聯表達悼念之情。

現場有工作人員向前來悼念人士派發場刊,治喪委員會在場刊內刊載悼念文章,梳理及讚揚高錕一生卓越成就,緬懷他的溫潤性格及開明作風。文末感嘆“哲人其萎,惟其和煦柔光將繼續照亮世界,無時或息!”抒發哀思。

當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中大師生、科研學者等各界人士紛紛到場表達悼念之情。高錕遺孀黃美芸於下午5時左右在親友攙扶下抵達靈堂。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有到場弔唁。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此前因工作關係同高錕教授相識,深感其為人謙虛、溫文有禮。她並讚揚高錕對科技有著重大的貢獻,為香港爭光。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說,自己曾與高錕在香港中大共事,認為其對香港教育及科研有卓越貢獻,為人更值得敬重。

有前來弔唁的市民表示,自己通過傳媒上了解到高錕的貢獻與生平,感慨於他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就以及為人上的謙遜平和,認為是香港人學習的榜樣。聽聞他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遺憾,於是前來致哀。

高錕從1957年起開始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並最終取得卓越成就,被稱為“光纖之父”。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他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根據安排,其告別儀式將於10月8日上午10時30分在港舉行。(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