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時間太瘦,指縫太寬

每晚和你在這裡說晚安

2018.08.31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文 | 森翎茨 主播 | 塗山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01

有人說:“真正的堅強,是不會把悲傷寫在臉上;真正的成長,是學會假裝快樂。”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習慣了即興表演,我們都是天生的演員。

你要是與世無爭,別人就會說你老實;你要是寬容,別人就會說你傻;你要是聲嘶力竭,別人就會說你不得體;你要是無聲落淚,別人就會說你脆弱不堪;你要是講究公平,別人就會覺得你太計較。

所以,我們學會了假裝快樂,學會了掩蓋真實的自己。然而,即使這樣,也會有人在想你的虛偽。

但笑其實,有時候並不代表就是快樂,或許只是在掩飾心底的苦,撐不住是“壓抑”,撐得住是“堅強”。

在《幻樂之城》中,大張偉現場演繹了一部作品《世界上最幸福的病》,這種病就是“微笑”。

這個主題或許很貼近大張偉本人的心態吧,儘管在排練的時候有很多困難,但表演的時候也是真情流露地落下了眼淚。他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一點也不深刻的人,他一點也不文藝。

在表演時,他以一個演員的角色述說自己,當女同事對他說你不是真的快樂時,他極力地為自己辯解說自己“是”,他覺得他得了世上最幸福的病。

女同事問他:笑就是幸福了嗎?他說,當然了。長大後,他發現很多事情,它就是沒有辦法,就是苦,但是我只要保持微笑,就好像真的能快樂一樣。這段表演感動了全場的觀眾。

王菲說,“人生就是苦”即是他想要表達的主題,但他要“苦中作樂”。

我記得當時的彈幕有人說,他演的就是他自己,也是我們很多人,他演的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部分人生。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用喜劇表演悲劇。故事以一句“不是我理解錯了快樂,而是你理解錯了人生”而結束。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02

俄羅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說過:“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如果你願給生活帶去快樂,生活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哪怕路途艱難和苦痛。

就如大張偉表達的一樣,人生就是苦,但你得和這種苦抗爭,哪怕是笑著哭,也能在這種情緒下激勵自己,你感動的不光是自己,你還感染了周圍的生命跟著你一起鮮活了起來。

英國著名喜劇演員卓別林在《致烏娜》裡寫道:“我的心就如同這張面孔,一半純白,一半陰影,我可以選擇讓你看見,也可以堅持不讓你看見,世界就像是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

我同事說,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就像我們在職場上每天都要面對無數不同性情的人,可我們只需要保持一點,那就是去“迎合”他們。只有先做到“迎合”和“取悅”,才能做好接下來的“引導”。

晚上公司聚餐,有領導和幾桌的同事。我看到她的情緒一直都處在活躍的狀態,總是最能調動氣氛和化解尷尬的人。如果你只看其表面,那麼她就是你看到的這樣,是一個懂得取悅和獻媚的人。

但你要是懂得看其內在,你就會發現那都是人前的偽裝,為了生活,她需要是這個能扛起大局的人,這是現實。可不需要她表現的時候,她又會像一個觀眾,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

能有幾個人注意到霓虹燈下面色黯然的她。她不能和別人去分享自己的不快樂,所有人都習慣了她為大家帶去笑臉,如果她變了,看表面的人會說風涼話,而懂她的人,也不過是多了一次感慨人生的機會。

所以,她選擇了用這種方式面對生活,努力改變自己。讓別人感到舒服,就用別人喜歡的方式,用這個社會的“規則”去塑造自己,這或許就是成長。

可想而知,這樣的背後,一定裝著一顆堅韌的心和無數次孤獨落淚的身影。她就是那個可以笑著吃飯,哭著流淚的人。苦中作樂,其實也沒什麼不好。至少你還有動力改變,至少它在教你堅持。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圖片來源 / 網絡

給別人帶去快樂的人,其實自己未必會快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