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協議」見光死 投資者成「背鍋俠」

抽屜協議”見光死 投資者成“背鍋俠”

“抽屜協議”就是隻有簽約人知悉,未被曝光,被放在“抽屜”裡的協議。顧名思義,“抽屜協議”是暗地裡進行的,那麼,這類協議能否見光呢?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抽屜協議”大多發生在IPO或是重組併購過程中,一旦交易各方擬定的明面協議不能消除併購案交易各方的利益矛盾,那麼,交易各方會有可能在明面協議之外簽訂“抽屜協議”,以達到利益平衡。

有律師認為,“抽屜協議”可以私下調節交易各方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各方的爭端,滿足各方的利益訴求,推動併購案的進展。

目前A股併購市場已經曝光了一批“抽屜協議”,如業績承諾、借殼後原股東退出或鎖定併購標的。以併購重組為例,“抽屜協議”涉及到併購重組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方位的利益安排,成為監管層嚴打的重點領域。

而隨著藍色光標、新洋豐等多家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過程中籤訂的“抽屜協議”相繼曝光,也有部分上市公司因為“抽屜協議”而終止重組,更有上市公司出現股東之間的利益糾紛。

可以說,為了達成利益平衡,有些協議可以放到明面上,有些見不得光的私下交易只能以“抽屜協議”形式存在。更有投行人士直言,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這種協議違反信息披露規則。

那麼,“抽屜協議”能否見光呢?在投資者有知情權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抽屜協議”為何不能披露呢?

對此,有投行人士指出,為了規避借殼,借殼方與上市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往往會在保持控制權不變的問題上做文章,這裡面有大量的“抽屜協議”存在。顯然,這種協議是不能見光的。

細思極恐,在上市公司交易過程中,如果有著不為人知的另外的一個協議存在,而在公眾無法衡量該協議會否對上市公司或投資者產生不良影響的情況下,被隱瞞的投資者只能被動給“抽屜協議”背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