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中國是一個體育大國,在很多項目上都產生過奧運冠軍。尤其是乒乓球,獲得奧運冠軍頭銜的球員更加多。然而,如果我們要問,中國乒乓球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選手是誰,有多少球迷可以回答得上來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特殊的奧運冠軍的故事。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陳靜1968年出生於湖北。從小她就喜歡乒乓球,並且一直堅持訓練。11歲那年,她參加武漢少年宮舉辦的乒乓球賽中奪得冠軍,被湖北省隊選中,18歲,她就成為了國家乒乓球隊的一員。陳靜打乒乓球的特點就一個字“兇”,頗有男子乒乓球的風格。1988年,乒乓球項目第一次在漢城進入奧運會的大家庭,正在乒乓球隊為決定參賽人選猶豫不定之時,陳靜主動的爭取機會,她向教練組遞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你們為什麼不用年輕的選手?”,於是,乒乓球隊的領導決定給她一次機會,就這樣,年僅20歲的陳靜站在了奧運會的舞臺上。當時的她並不被看好,因此她只獲得了一個第三單打的名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一路過關斬將,闖進了決賽,和隊友李惠芬會師決賽。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在決賽前,教練組團隊給陳靜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她在決賽裡讓球,輸給李惠芬。然而陳靜很“不聽話”,她不但不讓,還把自己兇狠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拼下了這塊奧運金牌。從而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女子金牌的選手。但正是這次的不聽話,徹底的改變了陳靜的人生軌跡。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陳靜沒能獲得出場機會,原因就在於她已經被國家乒乓球隊除名,退回了湖北省隊。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還想走乒乓球這條路,陳靜在國內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於是,她動起了離開的念頭。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1991年,陳靜離開湖北省隊,前往臺北宏基電腦乒乓球隊打球。而這時的她,最想去的地方其實是美國,於是在閒暇之餘,她就瘋狂的學習英語。後來宏基電腦隊解散,陳靜也可以名正言順的離開臺北,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大學擔任乒乓球總教練。但後來,臺北政府方面為了爭取陳靜迴歸代表臺北打球,為她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其中還包括在臺北的長期居留權。於是,陳靜又重新回到臺北,並且成為了臺北乒乓球的絕對核心。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1993年,陳靜開始復出,並且奪取了當年的世錦賽冠軍。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陳靜更是讓中國乒乓球驚出了一身冷汗。半決賽裡,她爆冷淘汰了奪冠呼聲很高的喬紅,再次和前隊友鄧亞萍在決賽裡碰頭。在0-2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陳靜放開手腳奮力一搏,將大比分搬成了2-2平,雖最終還是在決勝局輸給瞭如日中天的鄧亞萍,但是一塊奧運會銀牌卻足以讓她成為臺北的“國寶”。隨後的幾年裡,陳靜成為了中國乒乓球隊最強勁的對手,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陳靜再次為臺北奪得一枚銅牌,她也因此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同時擁有金、銀、銅牌的乒乓球選手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很多人都稱陳靜是一個“個性冠軍”,而她也確實用行動表現出了這樣的一面。當初在選擇加盟臺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不願意提及自己離開的原因,但是她有似乎心有不甘的說了一句“教練到底有沒有私心,誰知道呢?”

拒讓球奪國乒奧運首金卻遭除名,被逼遠走奪獎打臉領導,該怪她嗎?

2001年陳靜選擇了退役,退役之後,她經過刻苦的學習,成為了華南師範大學的運動心理學教授,並且於2013年成立了“廣東陳靜俱樂部”殺入了中國乒超,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再次迴歸中國乒乓球。這也在冥冥之中算是一種輪迴吧!

祝福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