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選題策劃:於世偉

文字撰寫:王書法

圖片拍攝:劉樹安

編務統籌:滿保民

文本校對:焦伯奎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上世紀的三八理髮店,已經成為徐州豐縣人的集體回憶,當年三八理髮店的美女們今何在?這也是我們策劃本期話題的初衷。我們要找的是至今仍然健在且正在從業的員工代表。據說頂多有三四個人,秦素雲就是其中一位。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在護城河東岸,過荷花樓(早已不在)有一個小區,現在的名字叫——五門橋東區,原來的老人委宿舍,有一個理髮的老太太,滿頭白髮,動作嫻熟,用的還是當年的轉椅,老式的剃頭刀子,光臉技術特別好,價格仍然是5元。這位老太太,名叫秦素雲。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秦素雲,1961年參加工作,今年73歲,是豐縣當年老“三八理髮店”的元老級理髮師,且現在仍然從事理髮行業。

秦素雲小時住豐縣的大同街,自幼父親去世,母親小腳。兄妹六人,秦素雲是老小。生活很是清貧,上不起學。

1961年,豐縣以響應“環境要美、人更美”的號召,成立一個稍具規模的理髮店,在全縣範圍內招收理髮學員,各店的理髮師傅集體辦班,共招收學員20多人,最後經考核,錄用13人。

1962年“三八”婦女節前夕,在城關商業商販聯管理楊宏友、籌建經理王興州及老職工們的共同努力下,豐縣“三八理髮店”成立了。三八理髮店,在豐縣完全可以稱得上“環境一流、服務一流”的高級理髮店了,用現在的話說,那叫高端大氣上檔次。

豐縣城裡有四個理髮店,其中以“三八理髮店”最為時尚。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秦素雲在1962——1965這三年,屬三年學徒階段,工資每月僅十三塊錢。到1965年後,秦素雲拿績效工資,扣除水電費後,收入一百塊錢可抽二十元提成,每月生意好時也不過二十多塊錢的收入。

雖然在“文革”期間,理髮行業整體沒有受到批鬥,但由於派別原因,經常不知是哪一派斷電、推下來閘刀,嚴重影響了生意。

到1990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大地,運營二十八年的“三八理髮店”解散,不再歸國有,秦素雲此時已經是一位優秀的理髮師了。解散時,她花了一百五十元購買了一座原“三八理髮店”的理髮椅子,準備繼續從事理髮行業。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當年的鑄鐵理髮椅子,1958年製造,衛星商標,秦現在仍在使用)

1990年後,秦素雲和原來的幾位同事在豐縣劇場東側合租了一間小屋,實行單幹,多勞多得,收入一下提高不少。這樣一直維持到1992年。

到了1993年,秦素雲搬到工農浴池的門東房,自己單獨營業,這樣的局面到1995年結束。

1996年,秦素雲的新居上房,她又搬到五門東小區6號樓5單元102的現在住所繼續營業,一干就是到現在。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秦素雲如今工作的理髮椅子還是當年“三八理髮店”的原物件,鐵鏽斑斑,無聲訴說著歷史。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秦素雲還有一項絕活,那就是“打眼”。舊社會各方面都不發達,風中多挾裹著灰塵、土粒,一不小心吹進眼裡,形成沙(粒)眼,眼睛硌得不舒服,所以要把小疙瘩打破。還有的打眼是為了刺激眼部血液的循環,清理眼睫毛裡的絨毛,起到眼明、眼亮的作用。

“打眼”過程:把眼皮往外扒撐開,找到沙眼的根源,慢慢的用木棒或者刀尖慢慢的把小疙瘩刺破,一定要注意、小心,馬虎不得。萬一碰到眼球或者流血了,眼睛就廢了,非膽大心細,不得敢“打眼”。

因為“打眼”有危險,在當時,豐縣衛生局為了衛生、安全考慮,就不允許“打眼”。所以,“打眼”一般只是給熟人打。另外,不厚道的人不給“打眼”,怕出事情,事主訛人;有紅眼病的不給“打眼”、不給理髮,怕傳染;頭上有疙瘩、膿包的也不給理髮;怕傳染。畢竟理髮行業是公共行業,要講究衛生。

現在從事理髮行業的原老“三八理髮店”員工有:秦素雲、李寶蓮、李愛琴三人,當年會打眼的只有秦素雲一人,現在也只有她一人掌握這門“獨門絕技”了。

秦素雲當年經常給豐縣的多位縣委書記、縣長、局長等領導理髮,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克勤書記。周克勤最初是財辦主任,後擔任縣委常委、縣委書記等職務。秦素雲說:“周克勤這個人最親民了,每次理髮不僅按順序排隊,還自覺付理髮費,對待理髮師傅很是客氣。他在農村的老百姓心裡威望很高,當年周克勤經常自己騎自行車下鄉親自查看,帶領老百姓籌資修路,做了很多好事。”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秦素雲理髮純粹是作為樂趣,她和老伴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資,這麼多年了,理髮價格還是五塊錢,有的人實在過意不去,硬塞給她十塊錢。

秦素雲從來不主動索要多少多少錢,有行動不便、走不動的老人等,秦素雲帶著傢伙行頭親自去家裡理髮,且分文不取。只要提起她,小區人無不是翹手稱讚。

「行動」尋找當年的徐州“三八理髮店”——秦素雲篇


(現在仍在使用的老式刀具)

秦素雲從業55年還在堅持,服務鄰里,可謂德藝雙馨,她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生活的卻踏實、快樂,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理髮界的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