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路在青山綠水間

“風景好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還不是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是株洲市茶陵縣山區村民在外人讚美其家鄉自然環境時的習慣性“吐槽”。

保持貧困地區優美自然環境的同時,如何讓良好生態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錢袋子”?近年來,在“資源整合,區域一體化開發”原則的指導下,茶陵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讓這個昔日貧困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茶陵縣去年接待遊客454.3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17億元,其中,鄉村旅遊人數突破百萬人次,收入超過5億元。該縣榮獲“湖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稱號。

繪就美麗“多彩田園”

家家戶戶門前有小花圃,花圃裡盛開的秋菊、月季倒映在江面,顯得格外漂亮;休閒長廊、休閒廣場與臥龍江上的新橋遙相輝映;山後成片的竹林、百果園裡的稻草人、稻田裡的小水車是遊人的最愛……

9月30日,記者走進茶陵縣八團鄉臥龍村,村莊建築與周邊的自然風景交相輝映,濃郁的田園氣息和鄉村的幽靜美麗讓人彷彿走進一幅多彩的田園山水畫。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了臥龍村一點一滴的變化,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很難相信,這是那個幾年前還交通不便、沒有產業,脫貧門路匱乏、距離縣城數十公里的偏遠山區。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如今的臥龍村,房子多、花草樹木多,田園農家樂、餐飲店也多。臥龍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戚紀榮告訴記者,近年來,臥龍村榮獲了省生態村、特色旅遊名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村民們的生活環境不僅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還依靠鄉村美景脫貧致富了。“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每年縣裡舉辦旅遊節、野外拓展等大型活動也都重點推介臥龍村。”戚紀榮自豪地說。

近年來,茶陵縣以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按照“突出扶貧+鄉村旅遊”的思路,統一規劃,統一佈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該縣68個貧困村建設成為了設施完善、條件便利、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農旅結合“點石成金”

秋日的茶陵縣水源村草長鶯飛、處處飛花。10月1日,國慶長假伊始,該村麻葉洞景區內已人流如織,露出頭角的鐘乳石奇趣秀麗,引路的彩燈給暗色的洞穴添上神秘的色彩。

正在洞口執勤的包社保是水源村的貧困戶,他告訴記者:“我在這家旅遊開發公司打工,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包社保口中的公司,便是麻葉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該公司聘請的務工人員都是本村的貧困戶。

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水源村整合本地旅遊資源,對外統一招商引資,走農旅結合之路,成立兩家鄉村旅遊合作社,直接帶動30多戶農戶發展了自營的民宿。

包社保指著遠處一家農家樂說:“這都是村民的老房子改造出來的,我們除了在旅遊開發公司做工外,農家樂還有股東分紅。”

盯住腳下的土地和資源,尋找綠水青山的“變金術”。茶陵縣讓貧困對象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主體,在進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時,優先安排貧困戶務工。同時,還通過發展鄉村民宿、家庭旅館等,增加貧困戶收入。目前,全縣參與旅遊項目的農戶達到614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6戶,貧困戶戶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

全域旅遊成“綠富美”

“脫貧攻堅要利用好良好的生態環境,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產業,讓生態富民。”茶陵縣在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農村的路上積極探索。

今年,是全省“產業項目建設年”。茶陵縣舉全縣之力掀起新一輪產業項目建設的熱潮,結合近年來旅遊業發展機遇,繼續加大引資力度,發展生態產業,把“全域旅遊”列為產業項目建設年“六大行動”之一。

在茶陵縣嚴塘鎮上合村,新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投資規模達9億元,佔地1.1萬餘畝,打造“紅色旅遊與森林康養項目”。目前,項目推進順利,打造了一批鄉村綠道、自行車慢道、健身步道,建設了“慢遊”路網體系,發展觀光農業、採摘品嚐、播種體驗等鄉村“康養”旅遊。

藉助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生態資源的優勢,茶陵縣將旅遊與扶貧深度融合,成立了“產業項目建設年”全域旅遊領導小組,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制定鄉村旅遊規劃,將秩堂鎮龍江村、嚴塘鎮上合村、棗市鎮虎形村、腰潞鎮馬加莊村、虎踞鎮水源村打造成全縣旅遊扶貧示範村。

目前,茶陵縣全域旅遊重點項目全長59.149公里的“東部旅遊環線”,把全縣的旅遊景區、景點串聯成線,覆蓋全縣80%貧困村,開發帶動沿線各村興起旅遊產業。

山綠了,村靚了,景美了,人富了……潔淨環保、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的美麗鄉村,已然戰勝了貧困。8月6日,省人民政府網站正式對外公佈,茶陵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戴鵬 通訊員 劉湘華 尹旦警 劉湘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