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涉縣農婦張玉花帶著癱瘓老公打工10年感動鄰里

李月鋒 盧華明 張保良

媳婦在私企打工,患腦梗的老公躺在百米外的一間出租屋裡養病。中午下班,媳婦匆忙回來,給老公換尿溼弄髒的被褥,再給他做飯、喂水;傍晚,先把老公餵飽,再拿著一天的尿布、屎墊去3公里外的家裡洗涮乾淨,拿回晾乾的鋪墊物以備明天使用。

這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河南店村農婦張玉花一天的“必修課”。一樣的生活、相同的動作,輪迴了4年有餘,重複了1400多天,張玉花不厭其煩,始終如一。實際上,從她老公患腦梗的2008年算起,她已經帶著患病老公打工10年,她的事蹟感動鄰里,贏得當地群眾讚譽。

對愛情忠貞不渝,她與丈夫攜手追求幸福生活

8張玉花今年50歲,她和老公熊岐風都是河南店村人,而且兩個人的家住在一條衚衕裡,低頭不見抬頭見,自幼相識相知,可謂青梅竹馬。

河北涉縣農婦張玉花帶著癱瘓老公打工10年感動鄰里

(一天三頓飯,張玉花都是一勺一勺的喂老公)

1989年,經人說合,他倆定了親。沒多久,年輕氣盛的熊岐風因打架傷人住進了班房。這下,本來就不中意這門親事的孃家人心起波瀾,一致規勸張玉花退婚(解除婚約),甚至拋出了“要是不退婚,我們討飯也得隔過去你家門”的絕情話。但是,張玉花認定“岐風一定能改好”,便不顧家人的反對,在熊岐風刑滿釋放後的第9天,兩人攜手走進婚姻殿堂,開始了新的生活。

然而,幸福生活並沒有眷顧這對痴情愛人,儘管他們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結婚後,張玉花和老公一起出去打工,攢了一點錢。後來,聽說去新疆包地能掙錢,就到新疆喀什包了100畝地,搞農業種植。第一年,因不懂當地的種植習慣,也摸不準氣候規律,沒有掙到錢;第二年,他們開始養羊、種地,一年下來有了幾萬元收益;第三年,他們擴大規模,投入十來萬元,蓋了房屋、建了羊圈,調整了種植結構;不料,還沒到收穫季節,玉花的父親病重,為了伺候老人,夫妻倆被迫將“攤子”轉讓出去,一下子賠了十幾萬元。

回到涉縣後,為了養家餬口,張玉花在縣城開了個保健品商店。期間,借人一輛麵包車送貨,不料,麵包車被盜賊偷走,她賠給車主5000元。

一路前行一路坡,夫妻倆迷茫了。而熊岐風懂電氣焊技術,在多條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只能靠手藝吃飯了。2006年,他在縣城開了個電氣焊門市,雖說掙不到大錢,但天天往裡進錢,開銷不再緊巴,日子還勉強過得去,孩子也有了上學的學費。“屋漏偏逢連夜雨”,平安的生活才過了兩年,厄運再次降臨到張玉花的頭上。2008年,40歲的熊岐風患了腦梗,緊張的治療之後,落下了病根,走路不方便,說話不靈活,頭腦反應慢,不得不關了電氣焊門市,成了在家看門的“病秧子”。

打工養家6年,她把老公帶在身邊

老公需要養病,兩個孩子在縣城學校上學,一家人的開銷入不敷出,張玉花不得已走上了打工之路。

河北涉縣農婦張玉花帶著癱瘓老公打工10年感動鄰里

(採訪時,熊岐峰“笨拙”地伸出大拇指表示讚許)

為了照顧老公,也方便兩個孩子上學吃飯,張玉花在縣城某中學附近租了房子。張玉花說:“那時候,老公還能自己顧住自己,不在床上屙尿,一個人能端著碗吃飯,孩子也在附近上學,我就在中學附近租了房子住,一是方便照顧老公,二來能讓孩子吃上飯。”

每天一早,張玉花就給一家人做飯。孩子上學走了以後,她馬上給老公做好中午的飯菜,扣在鍋裡,讓他中午吃。傍晚打工回來,再給一家人做飯。

“那時候,一個月1500元工資都用在吃飯、給老公買藥上了,三四年我都沒有買過一件新衣裳。”張玉花這樣說。

老公癱瘓在床,又揹著老公打工4年

2014年,老公的病情加重,住院治療多日也未能治癒,最終癱瘓在床上。期間,大女兒嫁到了河南平頂山,兒子正在上初中,身邊沒有了幫手,生活的重擔徹底壓在張玉花身上。

河北涉縣農婦張玉花帶著癱瘓老公打工10年感動鄰里

(張玉花對記者說:“有他,我就有個完整的家,我不會放棄的。)

因為在縣城打零工,工作地點不固定,先後在廚房洗過碗、在工地上幹苦力、在工廠做勤雜工,可無論在那裡打工,她都把老公帶在身邊,以方便照料。

去年一開春,她到涉縣海鵬汽修廠當庫管員,又在廠大門北側一個市場裡租賃一間房,拉過來床鋪,搬過來鍋灶,把“家”安在了這裡。搬家那天,廠領導過來幫忙,替張玉花把體個胖身子重的熊岐風背到了屋裡。

在汽修廠,張玉花揹著老公打工的事眾所周知。廠門衛李重義說:“要沒有張玉花的照顧,他(指熊岐風)早就不行了,她起早搭晚地照顧好幾年,真的不簡單。”李重義說,有幾天,廠裡活兒多,張玉花中午不能給老公做飯,“我就從廠食堂裡端點飯菜,替她送過來。”

由於熊岐風身體癱瘓,不能翻身,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因而,張玉花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換他身子下邊的褥子,將贓汙的褥子拿出來,換上乾淨的鋪上;再做飯、給丈夫餵飯、喂水;中午回來,還是先替換贓物的褥子,再照顧丈夫飲食;傍晚,還要重做前面的事情。

每天晚飯後,也是張玉花最累的時候,她把一天替換下來的髒褥子裝在兜子裡,騎著電動車回到3公里外的家裡,一一用水洗涮乾淨,搭在晾衣繩上,再把晾乾的褥子、墊布拿回來,緊緊張張忙活一個多小時。張玉花說:“租賃的房間太小,用水不方便,洗淨的褥子沒法晾曬,只能回家洗涮。”

老公癱瘓在床以後,心情煩躁,性格發生了變化,時不時發脾氣。張玉花一切都由著他,他不吃熱的,就給他放涼;他嫌涼了,就給他熱一熱。因此,一頓飯要吃半小時甚至一個鐘頭,張玉花總是坐在老公床頭,一勺一勺送到他的嘴邊,直到老公“啊啊”著吃飽了,她才用毛巾輕輕地擦去他嘴角的飯羹,並掖好他的被子……

採訪中,記者問:“玉花對你好嗎?”熊岐風的嘴唇一張一合露出了笑意,一隻手伸出大拇指“啊啊”地表示讚許。

從丈夫腦梗到現在已經10年,從丈夫癱瘓在床到現在已經4年,在這10年時間裡,張玉花帶著老公打工,既掙錢養家,又伺候老公,這位平凡的農村婦女用實際行動表達著真摯的愛,向社會傳遞著溫暖。

生活仍在繼續,張玉花每天還要重複那些單調又有溫度的動作。她說:“說實話,真的很累!一天下來,累的躺在床上就不想動,可家裡需要錢,又是給別人打工,歇一天就沒有錢了,從來不敢請假。”

“想過放棄嗎?”記者問。

張玉花說:“有他,我就有一個完整的家。只要我能站起來,我就不會放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