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家的時代變遷」作品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

餑餑的記憶

作者 I 管立淑 主播 I 春雨

我就是個饞貓,打小就是。所以,關於對吃的記憶深刻也就不足為奇了。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媽媽做的棒子麵餑餑,我好像天生對這種吃食有一種排斥,媽媽第一次把一小塊餑餑放到我嘴裡的時候,我努力地皺著眉,使勁地把它吐了出來。當媽媽向我描述我小時候囧樣兒的時候,我腦子裡立刻勾勒出了這樣的畫面,穿著雍腫小棉襖的我,被安置在小板凳上面,一臉苦相的使勁吐著餑餑渣,順便帶落了滿襟的口水。

記憶中的小時候,棒子麵餑餑永遠是餐桌上的主打食,雖然它被巧手的媽媽做成各種形狀,一會是中間帶眼的窩窩頭,一會是圓扁形的麵餅,一會是打散的扒拉,但是,無論怎樣地變幻,到我嘴裡都是乾乾的、拉拉的感覺,真的是讓我難以下嚥,我是絕對吃不出別人嘴裡說的美味來的。所以,只要看到餐桌上擺的是玉米麵做的吃食,我都會發牢騷,每每如此,媽媽都會笑點著我的頭說,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饞貓,自此以後,我的饞貓綽號就在家裡傳揚開來。

忽然的一天,媽媽高興地一下子抱起了我,我家的小饞貓就要有口福了,以後都不用再吃棒子麵了。這天大的好消息一下子就撞暈了我,不知就裡的我傻乎乎地沉浸在這無邊的喜悅中了。

那段時間,我常看見大人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什麼,從臉上洋溢的笑容來看,他們也一定有天大的好事在分享。

長大之後,我才知道,那段時間,正是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土地分產到戶,老百姓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自主地進行各種作物的種植,老百姓的好日子終於到來了。

父母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盡情地發揮著聰明才智。起初他們是小心翼翼的,種地只為吃食。那個時候,家裡的倒房、廂房堆滿了整袋、整袋的玉米和小麥,我常常帶幾個小夥伴爬上那些玉米和小麥山,居高臨下,如打勝仗的大將軍一般,巡視著腳下的玉米和小麥,那裡儼然成了我們的樂園。餐桌上一成不變的玉米麵主食再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雪白雪白的大饅頭和烙得金黃焦脆的白麵餅,配菜也是極豐富的,除應季的蔬菜外,雞、鴨、魚、肉也常常上桌,真正地讓我這個小饞貓,解了饞,過足了癮。那時的我,天真地想,這過的就是神仙的日子呢,殊不知,真正的神仙的日子還在後頭呢。

後來,父母的“膽子”越來越大,他們最後竟然連吃食也不種了,取而代之的,地裡種的全是大豆、芝麻、花生等這類經濟作物,等到收穫的季節,還會僱傭大量的村民進行採摘收割,經過一段時間的晾曬之後,這些大豆、花生、芝麻會源源不斷地被一輛輛大汽車拉走,換到手裡的是一張張嶄新的大團結,我家真的富起來了,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先富起來的父母並沒有忘記父老鄉親,他們積極帶動全村的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頭腦靈活的父親儼然成了全村人的定心丸、主心骨,他無償地教導村民各種種植技術。父親積極地從各種媒介上獲取第一手資料,時刻關注著農作物的供應需求,根據市場變化來制定種植計劃。父親說今年種大豆,全村人二話不說,全部種起了大豆;父親說種花生,全村人又都種起了花生,在父親的精心籌劃下,我村的農作物年年都會脫銷,全村人腰包都鼓了起來,日子過得真是越過越甜了。

如今,我的父老鄉親們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真正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有汽車的理想生活。近些年,國家又推出了新的利民政策,我們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了養老補貼,真正地解決了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難怪村裡的大爺大媽們驕傲地說,咱也有退休金了,咱也成城裡人了。

有的時候,玉米麵餑餑也會端上我家的餐桌,但它已遠非當初意義上的餑餑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时代变迁”作品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