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鄉村記憶丨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呂則成

臨淄鄉村記憶丨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呂則成

臨淄信息

臨淄信息

功能介紹 黨委信息發佈

1周前

不祈隋珠與和璧 只祈鄉關新信息

■及時|準確|全面|價值|情懷|聲音■


臨淄鄉村記憶丨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呂則成


臨淄鄉村記憶丨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呂則成


鄉音亙古今,鄉愁暖人心

臨淄人的鄉愁記憶

不僅在山水、人文、民俗

也在那忘不掉的老故事

和悠悠情韻

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

呂則成

臨淄區鳳凰鎮大路家莊,位於烏河東岸,鎮政府駐地東北約3千米處。元代立村,初有高、趙兩姓在此定居,村名“高趙莊”。路氏遷入後,戶繁丁稠,便改稱“路家莊”。又因路氏一支在當時的路家莊東南約一里處定居,稱“東莊子”(亦稱小路家莊),遂稱“大路家莊”。據《路氏族譜》記載:“餘始祖元人也,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直隸棗強遷居青州府益都縣鹿疃莊,越數年又遷居臨淄城西二十里愚公山東偏南約三里的高趙莊,即今路家莊也......”。在路家莊西北不足百米處,有一村莊,名曰“褚家莊”。它與路家莊、東莊子,西北、東南方向呈“一”字排列,1956年6月,路山區行政區劃調整,褚家莊併入大路家莊,從此,不再以獨立自然村存在。經過幾十年的村莊規劃,三個自然村已融為一體,無明顯分界。

大路家莊村域寬闊,環境優美,是遠近聞名的大村,現分三個行政村,即大路北村、大路南村和大路東村。自古以來,大路家莊便是臨淄西鄉通往縣城的交通要道。東西大街橫貫莊裡,是大路家莊最繁華的街道。它見證了大路家莊的興衰演變過程,也記載了大路家莊的文明發展史。

這條街,古立集市。農曆二、七為集日。據村內的老人講,古時候,大街兩旁店鋪林立,有乾貨店、包子鋪、饃饃房、油坊、染坊、藥鋪、當鋪、賃鋪、蘆葦市場、牲口市場等,方圓幾十裡的人都到這裡買賣交易。

解放前後,這裡更是一方人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解放戰爭後期,臨淄縣實行區鄉制,區公所就設立在路南一財主的豪華住宅內。解放後,成立的愚公鄉以及人民公社的政府駐地都設立在這條街路北的院內。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成立的供銷合作社、聯合廠、收購站、糧所、稅務所、信用社等部門都設立在這條街的兩邊。

這條街的古蹟很多。民國時期,大路家莊有六大寨門,其中的兩個大寨門就建在這條大街的兩頭。當時村子周圍建有3米多高的土圍牆,隨住戶的方位蜿蜒包圍著村莊,起到了抵禦匪患、保護村民的重大作用。

從西寨門進村不足5米,兩座廟宇立在街的兩旁。路南是菩薩廟,大門非常簡陋。進門往南約5米,便是菩薩廟大殿。大殿只有一間,長約3米,寬2米有餘,高約3米,一門兩窗,小巧精緻。大殿正中靠牆有一土臺,有觀音菩薩塑像端坐於蓮花臺上,相貌端莊慈祥。每逢節日,供奉香火的人絡繹不絕。傳說此廟毀於民國末年。路北是三官廟。據九旬老人講述,此廟比對面的菩薩廟更加豪華壯觀,五級條石臺階上是朝南的三官廟大門,進門正北是北大殿三間,大殿內供奉著天官、地官和水官的塑像。據說,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是三位天神的生日。每到此時,廟內會有不同的紀念儀式,由廟內道士主持。特別是天官生日這天,家家戶戶都在家中貼上天官畫像。畫中的天官雍容華貴,面容慈祥。下頜三綹長鬚,身著紅袍玉帶,手持如意,攜帶5個童子。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人們在像前焚香磕頭祈盼天官賜福寄託美好願望。

當然,修建三官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希望水官能管住村邊的烏河。大路家莊緊靠烏河立村。當時,烏河東岸據三官廟不足50米,洪水年年氾濫。舊時政府救災不利,百姓就只能寄希望於神佛,因而修建此廟。廟內還有西大殿三間,比北大殿稍矮一些,殿內也有三尊塑像,到底是誰的塑像,已經無從考證。

三官廟以木構架結構為主,兩大殿各有四根直徑約30釐米粗的木立柱支撐前簷,木質窗欞、房梁、房簷等部位雕刻精美,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藝術精髓。約在1936年,為了修建學校,三官廟被拆毀,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三官廟向東約100米,有一座橫跨東西大街的石牌坊,上刻“節孝之坊”四個大字,清乾隆年間立坊。據路氏族譜記載,此牌坊是為路氏十一世祖路雋之妻曹氏所立。相傳,清乾隆年間,大學士劉墉微服私訪路過大路家莊,時已傍晚,天氣突變,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正在劉大人焦急萬分的時候,路雋之妻曹氏恰巧路過,便向前詢問。瞭解情況後,曹氏說:“先生如果不嫌,到我家暫住一宿,明天再趕路。”劉大人看到曹氏如此的善意禮讓,又看天氣實在惡劣,便跟隨曹氏來到家中。曹氏好菜好飯招待劉大人。當劉大人問起男主人時,才知道曹氏年輕時就失去了丈夫,她不但孝敬公婆,還受苦受累,把一雙兒女拉扯成人,貞節守寡20多年。劉大人聽後很是感動。翌日,雨過天晴,劉大人謝別曹氏繼續趕路。時隔半年,臨淄縣令受劉大人之命,在曹氏門前修建此節孝牌坊。

牌坊高約4米,寬6米,其上雕刻龍鳳、祥雲、人、獸等圖案。設有三門,兩小門外側各有一個石獅昂首相向,蹲臥於地。整座牌坊雕刻精美、巍峨壯觀。傳說,其上“節孝之坊”四個字,就是劉大人親筆所書。它激勵後人立德行善、敬老慈幼。1965年因修建張皇路,牌坊被拆除。

從節孝牌坊繼續往東,不足30米路北,便是“三賢祠”, 佔地約160平方米。祠廟大門、圍牆和三間大殿都是用青磚建造,大門東側是高大的鐘樓,有一高約70釐米、口徑約40釐米的鑄鐵大鐘,懸吊在木架上。據老人回憶,撞鐘時,鐘聲十分洪亮。北大殿有三間,飛簷斗拱,殿內供奉著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祠廟修建時間已無從考證,拆除時間約在1974年前後。

從三賢祠繼續往東,約150米處路北,便是路氏祠堂。祠堂坐北朝南,大門拔地而起,古色古香,門前兩邊一對石獅相對斜視前方,甚是威嚴。大門匾額為“路氏先祠”四個大字,傳說出自乾隆時期翰林路斯道之手。兩邊對聯為“廣糧新事業,尚德舊家風”,說的是明代路氏七世祖路敬的事蹟。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臨淄鬧饑荒,餓殍遍野,路敬傾其倉廩,捐獻十石糧食賑濟百姓,幫助鄉親們渡過了難關。為此,皇帝欽賜“廣糧釋澤”的匾額,賜路氏堂號為“尚德堂”。路氏祠堂佔地約1200平方米,建築高大寬敞、莊嚴肅穆。大殿內,整齊有序的排列著路氏先人的牌位。上懸匾額,書“尚德堂”三個鎏金大字。院內古柏參天,鬱鬱蔥蔥。祠堂北側有一石碑,碑上有月牙形凹痕,據說是盜寶人留下的盜痕。每當農曆祭祀先人的日子,族長都要率領後人在祠堂內舉行祭祀儀式。解放後祠堂改為烈士紀念堂,原路山公社各村烈士的牌位都敬奉於內,成為方圓幾十裡少先隊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理想陣地。“文化大革命”中,破舊立新。烈士祠堂遷往愚公山南頭。舊日路氏祠堂已蹤跡不見,只有祠堂石碑仍在路氏后羿家中保存。

這就是大路家莊一條街的回憶,撫今追昔,讓人無限感慨。

政協臨淄區委員會


Linzixinxi ▏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臨淄信息 微信號:linzixinxi

Tel:0533-7210358

Email:[email protected]

臨淄信息之家:QQ:125396053


臨淄鄉村記憶丨大路家莊的東西大街——呂則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