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游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這裡是古代吳地“三吳”之一

自古以來民康物阜,人傑地靈

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譽

這裡的歷史傳承千年

這裡的故事生動傳奇

本期《鄉村振興看中國》

走進千年古村落,走進“絲綢之源”!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

地處長三角地區中心

杭嘉湖平原北部

南太湖之濱

八里店鎮的潞村是一個千年的古村落,村莊傍水而建,人家沿河而居。潞村橋多,在不足500米長的小河旁,有5座古橋。

偶有小舟劃破平靜的水面,悠悠的搖櫓聲,似乎在輕輕訴說著一個久遠的故事:

● 80歲高齡的“網紅”

● 不需要豪車的婚禮

● 水中的美味活人參

● 絲綢文化的發源地

這樣的故事,很多、很細、很溫情:

風俗

水上婚禮 蠶花萬倍

潞村水多,過去,村民們娶妻嫁女都是坐船;現在,為發展鄉村旅遊,水上婚禮作為一個表演項目,又重現在村裡的河道上。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藍天白雲,小橋流水,綠色的環境,加上新郎新娘大紅的衣服,喜氣洋洋。新娘上岸了,可為何坐在竹匾上呢?

坐竹匾有坐蠶匾的意義:把新娘子當成一個蠶寶寶一樣,是農家的寶貝,抬進來以後,祈福黃金萬兩,蠶花萬倍。

寓意美好、繼承傳統,這陣勢,不輸豪車隊!

記憶

40年堅守,只為一道菜

在潞村,有一位80歲的“網紅”奶奶。走紅原因很簡單,一道做了40年的豬頭肉。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每天一大早,王玉美老人就開始忙活起來,她在橋頭開了一間麵館,但王奶奶最拿手的菜餚是豬頭肉。

王奶奶做豬頭肉只有一種方法,就是燜。

一把蔥花,幾滴醬油,一勺辣醬,本是寡淡的清湯麵,配上豬頭肉,口感也變得更加富有層次。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也許,這就是記憶深處,家鄉的味道。

傳承

栽桑養蠶,旗袍天堂

湖州是絲綢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潞村也一直有著養蠶織絲的生產傳統。現如今,抽絲剝繭對於村民們來說,早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每年7月絲綢文化節,更是喚醒了很多人久違的鄉村記憶。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栽桑養蠶,織錦繡裳。家鄉的山山水水,通過繡孃的巧手呈現在方寸之間,而水鄉的溫潤更需要慢慢感受。

味道

古村美味 水中活人參

有山有水自然心情美,可“吃”始終是人們繞不開的主題。一道紅燒甲魚,便融入了潞村不一樣的山水滋味。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鄉村廚師在烹製家鄉特產時,頗有心得,在煎炒烹炸中,完成從食材到美食的蛻變:

入鍋焯水,去掉土腥味和多餘的油脂;剔除淋巴組織,以免影響口感;大蒜爆香,黃酒去腥,蠔油、醬油與白糖依次加入。大骨頭煮沸,輔料精華充分融合。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自然的饋贈,時間與火候的料理,還有人們的用心,成就了當地人餐桌上的水鄉特色。

青山呵護,綠水滋養,吳興宛如一幅淡彩的水墨長卷,潞村就是這幅畫卷中頗為寫意的一筆。她的溫宛與靈動,在繡孃的指尖;在畫家的筆下;在遊客的鏡頭中;更在每一位愛她的人心坎裡。

小橋流水、絲綢之源,水鄉吳興遊潞村!遇見傳承千年的美好

今晚 18:05,鎖定CCTV-7農業節目

《美麗中國鄉村行》播出的

《鄉村振興看中國

——水鄉吳興遊潞村》

和您不見不散!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