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朗讀者

關於朗讀者

1958年,二戰後的德國,滿目瘡痍,生活在柏林的15歲少年邁克·伯格(大衛·克勞斯飾)從學校回家時,突然生病倒地,這時一名叫漢娜(凱特·溫絲萊特飾)的陌生女人幫助了他。當邁克由黃疸病康復,他找到了漢娜答謝她,不料兩人卻很快捲入了一段激情而秘密的關係,雖然漢娜的年齡比邁克大很多。邁克發現漢娜很喜歡聽他讀書,而他朗讀的力量讓他們的關係更為親密。一本本讀過來,漢娜深深著迷。然而有一天,漢娜卻突然不辭而別,留下邁克暗自神傷。 1966年,邁克雖然已經淡忘了漢娜,但是那段關係一直是他最甜蜜的回憶。已經是法律學校實習生的他在畢業之前參加了一次對納粹戰犯審判的旁聽。就在這時,邁克與漢娜又相遇了,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與漢娜這樣見面,原來漢娜曾做過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面對事實漢娜供認不諱,並因為不願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認字的事實,認下本不屬於自己的重罪。邁克此時有能力幫助漢娜澄清事實,出於對漢娜罪行的譴責以及不願暴露自己與漢娜的關係,他選擇了沉默,最終漢娜被判終身監禁。 邁克(拉爾夫·費因斯飾)在很多年後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自己朗讀的磁帶,這讓漢娜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和勇氣,並且漢娜通過磁帶和書的逐字對比學會了閱讀和書寫,她開始給麥克寫信。邁克從來沒有給漢娜回過信,也許他想逃避那份自責的心情,也許他沒有勇氣面對漢娜,這讓漢娜感到無比的孤單。漢娜出獄的時間到了,邁克來到獄中看見已經白髮蒼蒼的漢娜,雖然承諾給漢娜提供出獄後物質上的援助,他卻拒絕與漢娜握手,也表示拒絕了這份感情,漢娜於是絕望而自殺。

關於朗讀者

那一年男孩15歲,女人意外地幫忙了這個身染疾病的孩子,他們邂逅於狹窄的樓道之中,那一年女人36歲,女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撩動著這位正值青春期的男孩。男孩的眼中充滿著對異性的渴望,第一次的床第之歡開啟了男孩未曾開啟的心房,此後的每一次交合都讓他們離自己最初的目的越來越遠,直到女人的不告而別。女人與男孩的第一次交合並不帶有任何明確的目的性,她只是爽快地揭露了男孩再次來那裡找她的目的,她直接了當,不帶半點猶豫,人類本身的性本能支配著他們彼此之間的行為,那是純粹的情慾。有一天男孩突然想明白女人的名字,他愛上了這個女人,漢娜·施密茲——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男孩對女人的情慾變成了愛,但女人卻並沒有把麥克·伯格這個名字刻在心中。

關於朗讀者

這樣的故事若是放在過去,很容易被認定為是一種畸戀,而漢娜·施密茲的這種行為也無可厚非的能夠被認定為是猥褻少年,即便是定義為誘姦也似乎並但是分。很慶幸這天的社會比過去要自由的多,因為放在這天,這至少不會被認為是畸戀。無論漢娜最初是出於什麼目的和麥克發生了關係,最終這種情慾都演變成了一段偉大的愛,至少對於男孩來說,他永遠都沒有辦法忘卻漢娜對於自己的影響;那麼對於漢娜,也許只有在她收到磁帶的那一刻,她才開始感受到男孩對她的愛,而此刻的她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獄中囚徒了。

關於朗讀者

《朗讀者》本身就應屬於一個感情故事,然而這個感情故事卻涉及到了比感情主題更高的資料,對於戰爭的反思,對於人性的反思。男孩無意間邂逅的那個女人在消失多年之後出此刻了二戰戰犯的審判席上,她同其他幾位婦女一同被控告參與了對猶太人的屠殺行為。儘管我們在影片中沒有看到一套黨衛軍制服,沒有看到一個黨衛軍的標誌,但是這種指責卻比利劍更加具有穿透力,這把利劍所選取的刺入點是戰爭年代中那些最普通的婦女,像漢娜這樣的婦女。她們軟弱、沒有依靠、甚至沒有文化,然而卻在無知的狀況下完成了一次次慘絕人寰的罪行。與受害者相比,到底誰的經歷更具有杯具性?受害者死了,漢娜還活著,這種蒼白地生存其實比死亡更加可怕,就好比是墜入了無間地獄,“為無量受業報之界”,漢娜得用自己的一生來反省自己犯下的罪,而偏偏這樣的要求對於一個文盲來說又顯得如此矛盾。

關於朗讀者
關於朗讀者
關於朗讀者

《朗讀者》的故事能夠有很多層面的挖掘,就好比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能夠覺得它關注的焦點是二戰中滅絕人性的屠殺,而並非感情本身;當然也能夠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感情故事。這種獨特性是影片自身所特有的,它包含了人類社會中最敏感的主題,也包含了社會中那些最人本的東西。所有的一切都有著自身的不確定性,情慾能夠變成感情,無知能夠變成屠刀,期望能夠變成動力,隨著時間不斷前進,每一個人在鏡子中的線條都發生著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