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之後是深深的無奈

看穿之後是深深的無奈

這兩天抽空讀了幾章人類簡史,給我觸動最深的兩個觀點,也算是打開了一些問題的源頭,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智人之所以稱霸全球是因為,他們可以進行大範圍陌生人之間的協作,而這些協作是通過共同相信虛構的故事來實現的,這也是整部人類簡史的核心觀點

然而只有閱讀原著才可以真正的沿著作者的脈絡,穿越底層,對一些分析理解的更透徹,比如下面這兩個問題:

1、學科的來歷

上學的時候學習要分很多學科,至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分這麼多學科,且看赫拉利對歷史和生物學的解釋

大約在135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爆炸”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30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再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它們如何互動,就成了“化學”

大約38億年前,在這個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些分子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特殊龐大而又精細的結構,稱之為“有機體”。有機體的故事,就形成了“生物學”

到了大約7萬年前,一些屬於“智人”這一物種的生物開始創造出更復雜的架構,稱為“文化”。智人發明出許許多多想象現實,也因而發展出許許多多的行為模式,而這正是我們所謂”文化“的主要成分,等到文化出現就再也無法停止改變和發展,這些無法阻擋的變化,就成了我們說的“歷史”

更為關鍵的是:

自從認知革命之後,智人就能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這等於開啟了一條採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這條總是堵車的道路上

2、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這一點與《自私的基因》中所描述的觀點相合,基因演化 追求的是物種基因被更廣泛的複製和延伸,並具備持續能力,在這一點上基因是自私的,它並不在意宿主的感受

然而這個過程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卻未必是好事情,然而整個演化過程卻如滔滔流水,不可阻擋的發生,從某個角度來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悲劇史

  • 農業革命使人類更加辛苦的勞作,卻生活得更為艱難,放棄了採集人的生活習慣,重複的勞作帶來新的生理病痛,定居促進疫病的流行,人口無節制的膨脹帶來新的生存壓力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單一個體來說,是越來越不幸福的,甚至是悲慘的,但對於人類基因演化來說,卻是巨大的勝利

  • 智人新的生存技能打破自然選擇的常規,造成的大量原有物種的滅亡,猶如洪水一樣,智人走到哪裡,哪裡的大型物種就快速消亡,剩下的要麼隱藏在人類還沒有涉足的深山深海,要麼被人類馴化後成為食物或生產工具。而這些被馴化的物種(牛、豬、羊等),實現了基因演化的勝利,但對每一個個體來說無疑是註定了一輩子的災難,無論是一頭待宰的豬,或是一頭不斷被迫受精生育產奶的牛

看穿之後是深深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