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有「芯」人

IC WORLD

又是一年諾貝爾獎公佈之時,每年的諾貝爾獎都很有心。2018年10月3日,瑞典科學院宣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將一半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Frances H. Arnold,以表彰其使"酶定向進化";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Gregory Paul Winter爵士,以表彰其"用於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

改變世界的有“芯”人

改變世界的有“芯”人

改變世界的有“芯”人

圖:從左到右依次是Frances H. Arnold、George P. Smith、Gregory Paul Winter

Frances H. Arnold是諾獎118年曆史上第五位女性化學獎得主。第一次是1911年居里夫人、第二次是1935年居里夫人的長女、第三次是1964年英國結構學家、第四次是以色列結構生物學家。與其說Frances H. Arnold得諾獎是"女性的勝利",不如說是諾獎一直很有心。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 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相對於科學成果的匯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正是一位在集成電路領域砥礪前行,不斷創新的楷模。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這樣評傑克·價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他發明的集成電路。

1958年,現代電子工業的第一個用單一材料製成的集成電路誕生了。隨後,集成電路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得到迅速推廣和發展,傑克·基爾比憑藉其在發明集成電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傑克·基爾比獲得諾獎,讓集成電路產業大放異彩。

改變世界的有“芯”人

圖:1958年傑克·基爾比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塊基於鍺的集成電路

諾獎年年有心,我們一如既往走"芯"。2018年10月22日至24日,2018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 大會(以下簡稱"IC WORLD")將讓集成電路產業步入新時代。IC WORLD博覽會部分不僅將圍繞創新主題開展政府區、設計區、材料區、裝備區、製造區、零部件區、廠務環保及系統區、封測區、終端區、聯盟區、產學研區等11大展區展示,IC WORLD還將同期舉辦十個專場論壇,即人工智能與半導體專場論壇、先進IC製造轉場論壇、產業自主發展與創新專場論壇、芯星新銳專場論壇、集成電路裝備中國的發展機遇專場論壇、集成電路材料中信國的發展機遇專場論壇、集成電路零部件中國的發展機遇專場論壇、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與創新論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建設及綠色環保創新技術論壇、自主知識產權創新保護專場等。IC WORLD將通過博覽會與學術研討會為廣大公眾帶來一場有關集成電路的視聽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