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個客家媳婦,沒什麼不好

不久前我看到一個帖子,大意是一個龍巖地區的男生娶了一個長汀的女生,父母因為聘金去刁難男生。在聘金較高的長汀其實早已讓大家熟知,只是這樣的帖子極其容易誤導網友產生偏見,我隨便說幾句。網友拍磚請留情啊!

娶個客家媳婦,沒什麼不好

我在市區已經不知不覺生活了九個年頭了,那時候長汀妻價還沒有現在這麼恐怖。記憶中也就是近五六年漲起來的。

近些年我總會聽到市區的本地人說長汀人賣女兒,一點都不人性,那麼冷血沒錢的要打欠條。我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有哪家嫁女兒有讓女婿寫欠條,就算有還是少數。沒錢付一部分口頭約定而已。人心都肉長的,父母哪有不希望女兒過得好的。不過話說回來他們有一點小私心就是希望女兒可以嫁的近一些可以常回去看看自己。這是我媽媽當年嫁姐姐時含著熱淚對我說的。

所以龍巖人嫁女兒大多要求在當地買房子或有房子也是出自父母的一些小私心吧。之前我在創業時我房東很佩服我那麼的勤勞吃苦,經常鼓勵我說誰嫁給我一定會很幸福。我也時常機靈的和他半開玩笑的叫他給我介紹對象,他說他認識的都是本地的需要在這裡買房子,然後揹著我揮揮手。我們的聊天通常是這樣結束的。

娶個客家媳婦,沒什麼不好

本地號稱倒貼,但是如果真的要算你會發現其實市區的門檻要比長汀的高的多。因為你要在當地買房,當年我和我的銀行朋友在聊天的時候討論了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如果你有手頭十幾萬,去按揭一套夠付首付的房子,再去娶本地老婆,然後用丈母孃的“倒貼”去買輛車,這樣你就全齊了。

我說完我和我朋友都笑了,她誇我有生意頭腦。可是生意的頭腦,畢竟是適應在生意上用。再說這麼多年下來我也沒有將這條方案拿出來用過,因為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情況。誠然聘金是過高,然而比起要你買房的丈母孃可謂小巫見大巫哦!聘金不是婚禮的全部!我們通常只會去算我們算得清楚的帳,理由很簡單,算不清的你不會去算。可是在婚姻生活中感情,默契,風俗習慣,文化這類在婚姻中都是算多麼重要的一部分啊!

在《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最終與達西最終在一起,是達西不再傲慢,伊麗莎不在對達西有偏見。我想說說的是不能單單隻因為聘金而對長汀媳婦有偏見,而失去以此有可能的終生幸福。新聞裡的報道只是個案,好是不好需要獨立思考,因人而議。婚姻從來都不是商業行為,所以當你花了比很多人都貴的價格,卻發現得不到比很多人都高的價值(甚至比很多人差)時不要有消費者的抱怨心態。因為這是雙向,並自由選擇的結果。

娶個客家媳婦,沒什麼不好

如果你是長汀本地的客家人,娶長汀媳婦挺好的。不用說為了這個年去誰家過而有爭執,特別是獨生子女。逢年過節來往方便,幫忙也更加容易。

以前我們家的農活都是下村的親戚上來幫忙,當然現在已經少種田了,可是在外發展也會因為這些得到有效的橋樑。語言基本能通。這些年一直在城市生活,買不買房另說。我們的工作和對城市的黏性使得我們越來越離不開城市生活。多年以後當你在外工作勞累回到家,可以聽到家鄉語言的問候,可能娶一個外地的老婆那麼孩子講普通話那多麼正常,那種親切感是普通話永遠代替不了的。

我見過最佩服的妻子可能是我大嫂了,他是我堂哥從四川帶來的。沒有花多少錢,然而我佩服的是她在很短的時間學會了我們本地話,其實我們學四川話的難度遠沒有四川人學我們本地話困難。

敢問我們這一代人又有多少的女孩子願意去再學一門客家話呢?每次過年除夕和初一我們一大家人都會一起吃晚飯,把酒言歡。此時我總會看著大嫂在一邊安靜的抱著孩子插不上話,因為我們說的是客家話。這種存在感瞬間變的那麼的脆弱,並且要持續一輩子。或許你會說過年就是那幾天,然而其實過年正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眼巴巴地看著“別”人說話,真的換我不太能受得了。可以感覺得到她的那種體會。同時也越發欽佩母性的偉大。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不是在大肆宣揚娶長汀媳婦有多好,只是和身邊的同齡人(包括我自己)說說我的一孔之見,並都能過的幸福。這便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了。當然每個地方都會有好姑娘,和不幸福的婚姻。然而娶媳婦也只是起點。如何去維持一個家庭和一段婚姻卻是路漫修遠一輩子的事。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的茶米油鹽日子。

最後,願終成眷屬的都是有情人吧。恩,就這樣!

摘自:龍了個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