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小說:《乘錯了車》之 在汪洋中感受缺水的滋味

劉玉廣(笑著歌笑點)

連載小說:《乘錯了車》之 在汪洋中感受缺水的滋味

連載小說 故事背景:

七十年代末,家庭貧困但學習成績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江海,眼見有關係的同學一個個進城務工,為自己無門無路只好到生產隊餵豬而苦惱。後在女朋友左鳳的“鼓勵”下隨其到天津她當領導的舅舅的單位找找工作。沒想到一覺睡到終點廣州。正是這乘錯車的“意外”,讓他在舉目無親的異地認識了因右派到農場餵豬的老鄉司令員,並在後來恢復職務的司令員關照下,補辦了入伍手續、保送上了軍校……從此走上了軍旅生涯,並逐步成為一名充滿膽量、智慧、幹練、柔情的優秀軍事指揮員。期間,有很多鮮為人知、感人至深的軍旅生涯和在生活、愛情、家庭、孩子等方面發生的很多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發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上一篇:《乘錯了車》之 感受守礁官兵博大胸懷 (點擊標題查看連載)

連載小說:《乘錯了車》之 在汪洋中感受缺水的滋味

三十九

島礁。清晨。風平浪靜,波光粼粼。水如鏡子一般清澈透明,一眼能看到幾十米深,熱帶魚成群結隊,真紅真綠真黃真白真黑,煞是可愛。

廣播裡放著“小白楊”歌曲,閻維文飽含深情的的歌聲,在這遼闊的大海上瀰漫開來,顯得格外動情、動聽。

江海在刷牙。他使勁吐掉牙膏沫,然後小口水小口水地漱口,總共只用了小半杯水。洗臉也是一樣,把水先就著臉盆倒在毛巾上,用勁擦臉,然後打一點香皂,再擦。之後,再倒毛巾上一點水,擦乾淨香皂沫,整個也就用了在陸地生活的人的十分之一水。即使這樣,臉盆裡的水,還倒進另外一個盆裡,留作晚上洗腳用。

無冬無夏、無早無晚,氣溫都30多度,身上始終被汗水浸泡著一般,溼漉漉的,難受至極。可淡水少,根本沒法子好好洗洗澡。經常的方法是先用海水洗,再用淡水擦。擦不乾淨,身上刺癢難耐。

島上氣候無常,剛才藍天白雲,轉眼烏雲密佈,甚至大雨瓢潑。可轉眼又是太陽高照,熱如火爐。

洗完臉,剛才還是好好的天氣,說著下起了雨,江海和戰友們紛紛脫光衣服站在雨下。沒想到,他們剛剛打上香皂,雨停了。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一身香皂沫,都笑了。沒辦法。用海水衝,然後用淡水擦。

房頂和院子,都是水泥澆鑄的,都形成了自然坡度和溝渠,雨水全部流入蓄水池。這些自動收集的雨水,一是飲用水不足時,淨化後應急;作為洗澡和洗衣用水、菜地用水等。院子裡有一個特殊牌子,上面寫著:“不許在房頂和院子裡赤腳”。

江海洗漱之後,端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兩口水,還想喝,看看熱水壺,又放下了。他自言自語:淡水貴如油,不能放縱啊。

連載小說:《乘錯了車》之 在汪洋中感受缺水的滋味

四十

早飯後,十幾位戰士,有的在站崗,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打掃衛生,有的在餵豬餵雞。

江海在“中國菜園”勞動。菜園是一個塑料大棚,裡面有30多畦,每畦半米寬三米長,小木版上分別寫著“北京”“上海”等全國所有省市的名字。油菜、芹菜、香菜等,綠油油的。

江海在“北京”畦裡薅草,同時手拿鏟子鬆土,汗珠大滴大滴地從臉上滴下來。

另一戰士在“臺灣”畦裡薅草、鬆土,臉上的汗水也在往下流。二人都不說話,偶爾相視一笑。

“今天晚飯,有青菜吃了。”江海將長得大一些的油菜往下拔,然後數了數:“一人3棵吧”。

沒有特殊情況,島上5天才能吃上一頓青菜,大部分的還是以罐頭為主。颱風太多,經常把菜棚連根拔掉,有的菜剛剛冒芽就沒了。戰士們就一遍遍地與天鬥與風斗,想盡了辦法。他們給菜地砌上一米厚、一人多高的圍牆,可依舊鬥不過強大的他們在屋子裡用塑料箱子,無土栽培空心菜,保證每人5天吃上一棵青菜。會議室紀錄本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共產黨員,不許多吃一棵青菜。

江海來時,指著這條規定說:“舉世無雙、絕無僅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