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寧陝息馬台|老屋房頂用幾根原木支撐著,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之前,寫了很多單家獨戶的深山人家,這次說說五六戶聚在一起的情況。子午道寧陝段(廣貨街段)的息馬臺,就住了這樣幾戶秦嶺人家。從廣貨街中心小學附近,往裡徒步四五里,遠遠望見一棟白牆紅頂的小院,掩映在滿山秋色中。

上一圖的第一戶人家,房子在河溝對岸,拍不到細節,只能想象那院子的美好。第二戶人家的位置好一些,可以看見大門。女主人站在門前,被高大的紅對聯框了起來,形單影隻。她頭上的房頂,用幾根原木支撐著,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挨著第二棟老房的,就是息馬臺的第三戶人家。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才知道了秦嶺山中建一棟房的艱難。地無一尺平,山裡的每一塊平地,都意味著無數個日子的辛勤勞作。沒有機械的年代,對面這幾面擋土石牆,都是依靠人力砌起來的。


子午古道,是古代由關中穿越秦嶺,前往漢中的一條翻山細路,始闢於商代。息馬臺這地方,是舊時古道的一個必經點,又被稱為乍乍溝、沙溝。如今,210國道繞過了息馬臺,除了偶有驢友經過,這裡已經完全荒廢。

古道可以荒廢,但家園卻不能說沒就沒。息馬臺現在的這五六戶人家,在此生活了一輩子。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一個地方住的時間久了,就有了不捨。說走就走、異地搬遷,談何容易?老家土裡的香蔥、地裡的白菜吃慣了,換一個地方就不是那個味。

山是青石,水是湍急,大門口就是一條小河溝,四時流著山泉。這水,以前用打通了的竹子,如今用塑料管子,從高處引到家中,就成了自來水。這是息馬臺的第四戶人家,房子背靠著山。人坐在院裡,能夠聽見溪水汩汩流淌的聲響。


換一個角度從正面看過去,主人的腳剛好從屋裡邁出來。院子的晾衣繩上,晾曬著幾件花花綠綠的衣服。大門旁的屋簷下,堆了半牆的乾柴火。屋頂的瓦片,左邊是灰黑的舊瓦,右邊是新添的紅瓦。牆很白,明顯新刷的,想必原來是土牆。

探訪息馬臺的時候,正值栗子成熟的季節。農家房前屋後,道路上下兩邊,樹上都是栗子球。少數成熟了的慄球,歡快地裂開了嘴。一陣風過,渾實的栗子就一顆顆滾落下來,一不小心還砸到路人頭上。更多沒成熟的慄球掛在枝頭,外面覆蓋著青刺。

栗子樹林裡,一村人正在四處查看,撿拾掉下來的栗子。野生的栗子,如果不經過嫁接,結出的栗子個頭都很小,小指頭般粗細。只有經過嫁接了,長出的栗子,才會如鵪鶉蛋一樣大。這樣的栗子,經過加熱翻炒,就是香甜的糖炒栗子了。


再往裡走,是第五戶人家。房子很普通,並沒有什麼特色。只是靠牆放著一塊“藥材專業合作社基地”的牌子。息馬臺附近的地裡,都栽種著豬苓。秦嶺山中,致富的辦法很多,但走的彎路也不少。村民說:“前幾年價格很高,這幾年種得多了,又沒人要!”

養土蜂是另一條路子,家家戶戶都會養幾箱蜜蜂。土蜂蜜產量並不高,一年只割一次。去早了沒有,去晚了就都被販子收走了。收土蜂蜜的販子,都在秋菊花開之後出現。“收購價一般40、50元一斤,就不知道他們拿去賣多少了?”

遠處,放著種香菇和木耳的椴木。息馬臺這五六戶人家,已經把周圍可開墾的土地,全部利用起來了。本組照片拍攝於2018年9月22日,地址秦嶺陝西安康寧陝縣廣貨街鎮沙溝村。近期將集中發佈多組行走秦嶺古道的圖集,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