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關於威海的行政區劃,幾乎所有外地人以及90%以上的本地人,都搞不清楚。包括絕大多數房產從業者,對威海城市區劃以及各區域未來發展潛力也都不甚了了。這篇文章,主要是結合權威資料及2017年經濟數據,試圖在獨立分析基礎上探討各區域未來發展潛力。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一、關於威海的行政區劃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一般人對威海行政區劃的認識,應該來自於百度百科。地級威海市包括環翠區、文登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進出口加工保稅區(國家級)、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南海新區、榮成市、乳山市。認為以上各區、市屬於平行關係。

真實的威海行政區劃是這樣的,這裡必須參考威海市人民政府的權威介紹:

事實上,威海市只轄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和乳山市2個區2個市,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派出機構

榮成與乳山都是縣級市,很好理解。

比較費解的是:高區、經區、臨港、南海與環翠、文登究竟是何關係?

二、三大開發區是怎麼回事

目前,威海共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區)和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區)兩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高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上三個開發區都屬於環翠區,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不設人大、政協及公檢法部門;管委會書記行政級別通常都是副廳級,而環翠、文登、榮成及乳山為正處級。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高區,是1991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國家科技部、山東省政府和威海市政府共同創辦,是全國三個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享有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威海高技區位於威海市區西北部的文教科研區,屬於環翠區。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區,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與威海出口加工區實行“兩區合一”的管理體制,是山東省威海市所轄的一個經濟功能區,屬於環翠區。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臨港區(前稱工業新區),行政範圍屬於威海市環翠區境內,位於威海市區中部,地處威海城市群的中心地帶。其前身威海市工業園於2006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並報國務院備案。2008年4月29日,威海工業新區正式成立。作為威海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新型工業城區,威海工業新區是山東半島區域規劃面積最大、規劃建設標準最高、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城區,新區10年將規劃發展成一座擁有30萬人口的工業新城。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威海工業新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臨港區。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南海新區於2007年3月啟動開發,是國家戰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建設的海洋經濟新區之一,核心起步區規劃控制面積16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90平方公里,擁有156公里的海岸線。2011年2月,市委、市政府根據南海新區建設發展需要,將侯家鎮南廒村、宋村鎮西海莊、澤頭鎮埠子場村和崔家莊村劃歸南海新區管理。為保證各項規劃落實到位,加快南海新區發展,2012年5月2日,中共文登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常委會議決定,調整完善南海新區開發管理體制,成立南海發展指揮部,由市委副書記張海軍任總指揮,從相關職能部門抽調專人進駐,對指揮部授予市政府相應職權,代表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揮、一線決策,對涉及南海發展的事項直接做出決定、現場督導調度,有效提升南海新區開發速度和發展水平。2012年9月,成立南海發展服務中心,將12個職能部門的47個審批事項和10家中介機構,全部集中到南海新區辦公,一線審批,一站式受理、全過程服務,減少審批環節和收費事項,壓縮審批時限,由原來70個工作日壓縮到36個。2013年1月26日,威海市委決定,設立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南海新區工作委員會,作為市委的派出機構,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威海南海新區黨的建設工作。2013年2月26日,文登市召開中共文登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傳達了威海市委關於南海新區體制理順和幹部調整情況,成立威海南海新區管理委員會。

南海新區區位隸屬於文登區,新區管委會行政上屬於威海市委、市政府的派出單位

三、各區域產業結構特點分析

高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較多,全市5家百億產值企業,高區便佔三家。

高區以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產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0.8%。全區銷售收入過億元工業企業44家,過百億元企業3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3家、上市掛牌企業26家、中國馳名商標6個、中國名牌5個。一批企業集團位居行業領先地位,其中,威高集團是全國醫療器械行業唯一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企業;金猴集團是全國皮革行業十強企業第一名;迪尚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服裝設計和出口企業;光威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碳纖維及複合材料製品生產企業之一;新北洋集團是國內最大並掌握核心技術的專用打印機生產企業。到2020年,將打造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兩大千億產業集群。

經區範圍內有火車站、汽車站及威海新港,由此衍生出以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為主的產業結構。

經區是威海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高端製造業的聚集區,形成了以船舶及零部件、通用與專用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新材料、電力能源、輕紡服裝八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服務外包、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第三產業佔有重要比重。農業以發展城郊特色農業為主。桃威鐵路、青榮城際鐵路、203省道、301省道、302省道穿境而過,威海站、威海新港坐落於境內。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食品、新型材料等產業。三角股份、拓展纖維、日本豪雅、開泰體育用品、威達集團、中國玻璃、聯合金屬、DASA數控、威啤集團等一批國內外同行業頂級企業已經入駐新區。目前全區共有工業企業450餘家,初步形成了汽車零部件、新材料及製品、高端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文體用品、新信息六大優勢產業,培植起了國內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拓展纖維,國內最大的全鋼子午線輪胎生產基地——三角工業園,世界最大的鑽夾頭生產基地——威達集團,威海最大的利用日資項目——豪雅光電,以及美國開泰、浩然特塑、晨源高分子、多晶鎢鉬等一大批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優質企業。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南海新區確定了三大功能區的規劃佈局:東部依託南海新港,建設臨港產業區,重點發展裝備製造、臨港物流、精細化工等臨港產業;西部依託萬米金色沙灘、萬畝翠綠松林以及島礁等資源,建設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海洋文化旅遊、濱海度假養生等高端旅遊業;中部建設綜合商務區,重點發展行政辦公、金融商務、科教創新等現代服務業。通過三區對接聯動,實現互促共融發展。南海擁有豐富的濱海岸線資源、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在整體定位上,確定為現代製造業基地和濱海度假新區。目前仍在規劃建設中。

【原創】關於威海行政規劃的真實情況及各區域發展潛力分析(上)

究竟哪個區域更有潛力呢?請繼續保持對我們的關注,之後的內容更精彩!

- THE END -

請註明來源“威海那點事”(weihainadian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