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賞識教育「正名」成就師生綠色發展

提示:點擊標題下方 南方教育時報 一鍵關注!

賞識教育的概念在國內剛推出時,可能沒有人會想到,20年後會成為與卡爾·威特“天才教育法”齊名的全球6種著名教育方法之一。由於缺乏理論根基,賞識教育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學術界認可。對賞識教育認同並有著深厚情感的崔學鴻,開始了近20年的研究,寫下30餘萬字的《賞識教育初論》一書,成為國內第一部完整論述賞識教育的學術專著,他也被譽為“當代把賞識教育引進科學殿堂的人”。如今,他和工作室團隊不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理論,還把這種教育方法推廣出去,讓更多師生、家長在“愛的教育”下受益。

崔學鴻 | 為賞識教育“正名”成就師生綠色發展

崔學鴻到馬來西亞華文學校做賞識教育講學和華文教育推廣。

理論研究:首次填補學術界的理論空白

在深圳市南山區育才四小,遠遠就可以看到教學樓牆上的“賞識”二字。10年前,崔學鴻在創辦這所學校時,就把賞識教育的理念帶到了這裡,至今師生、家長仍為之稱道。作為“國際賞識教育示範學校”,這裡的孩子個個都很陽光,連教師、家長都是幸福感滿滿。可是很少人知道,20年前,賞識教育的概念剛推出時,一方面受到民間的盲目推崇,各種打著賞識教育旗號的培訓、講座隨之出現;另一方面因為缺乏理論支撐,受到學術界的冷落。

當時還在馬鞍山市當小學校長的崔學鴻,既認為賞識教育很不錯,同時也知道它存在理論短板。2000年,在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學習期間,崔學鴻決定把賞識教育作為研究課題。當他向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提交“小學賞識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開題報告時,卻遭遇到尷尬。

“這怎麼能叫一種教育?缺乏理論依據!”有教授當場質疑,也有教授溫和一點,勸崔學鴻不要研究這個。崔學鴻堅持要研究:“我不僅要完善賞識教育的理論依據,我還要探索賞識教育的實施方法。”

帶著這樣一種自信與使命,崔學鴻通過這一年在北師大的閱讀、調查和思考,發現賞識教育是有著深厚中外理論基礎的很好的教育。論文寫到6萬字時,他把初稿送請導師程鳳春審閱,希望他提點意見。第二天,程鳳春教授和崔學鴻說:“你的文稿我讓我太太讀一讀,好好教育一下孩子。”

導師的認可給了崔學鴻信心,他一口氣寫了30多萬字,首次鮮明地提出了“兒童渴望賞識,教育從賞識開始,賞識切勿瘋狂”的觀點。論文完成後,北師大教授被深深地震撼,也改變了他們對賞識教育的看法。結題論文《賞識教育初論》順利通過答辯,被評為“首屆全國小學骨幹校長高級研究班”5篇優秀結業論文之一。2003年,該論文公開出版,獲馬鞍山市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著類一等獎,成為國內第一部比較完整論述賞識教育的學術專著,崔學鴻本人也被譽為“當代把賞識教育引進科學殿堂的人。”

課堂實踐:作業批閱不打“×” 發現師生的閃光點

2004年,崔學鴻帶著賞識教育的理念南下來到深圳,著手籌建育才四小。他感到,要讓學生沐浴在充滿愛的賞識教育下,首先要從課堂做起,這樣的課堂應該是綠色的,即“和諧,高效,可持續”。8月24日,崔學鴻召集全校教師開會,會議不講施政綱領,而是向20多名教師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批改作業能不能不打‘×’?”

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用驚訝的眼神來打量被這位新校長。一名教師問:“自古以來不都是打‘×’的嗎?”

“自古以來都打‘×’就是對的嗎?為什麼要讓孩子們一上學就要面對‘×’呢?”崔學鴻解釋說,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孩子一上學就接受負面的評價,是會受到消極影響的。

教師們也覺得有道理,但是學生作業錯了,不打“×”打什麼?崔學鴻說,少打一筆,變成期待線“\”;等學生改正後,可以變成“√”。這是積極的心理暗示——提示孩子改正後就可以變成“√”。小小符號的改變,不僅體現了對學生人格的尊重,還體現了對學生錯誤的接納以及積極糾正錯誤的信任和期待。

就這樣,育才四小成為國內第一所從辦學起作業就不打“×”的學校。取得的效果超出預期,在該校《期待線的魅力——育才四小作業批改不打“×”敘事集》中,育才四小學生高子茵寫道:“這裡的同學,看到本子上的錯,不但沒有不開心,反而很平靜,因為‘×’變成了討人喜愛的期待線小‘\’。”

除了在課堂建設中嘗試改革,崔學鴻和全體教師還把“賞識”用在了德育上。崔學鴻以賞識“我能行”的教育理念啟發大家,德育活動也能變成小學生喜歡的活動。育才四小創建了“紅領巾小區”,少先隊員們自主開展假日公益活動,不斷提升學生公民素養。9年來,學生開展了7000多次保潔、護綠等活動。“5+2”不再等於“0”,而是大於“7”。

要使教師賞識孩子,還要學校賞識教師。每學年的新生家長會和新教師培訓會上,崔學鴻都會作賞識教育專題講座。為了促進教師發展,學校舉辦綠色課堂比賽,讓教師根據自己課堂的特點申報獎項,人人獲獎,給教師以巨大鼓舞。該校一名臨聘教師韋老師,初上講臺時講課一般,但崔學鴻和同事們發現他對學生很有愛心,賞識並鼓勵,如今已經是一名優秀教師。

成果推廣:賞識教育之花開遍國內外

2012年,基於多年來賞識教育在育才四小的實踐與探索,崔學鴻申報了深圳市首批教科研專家工作室。有人曾勸說崔學鴻放棄這個學者們有爭議的課題,崔學鴻認為研究有爭議的問題才有價值。在演講答辯環節,崔學鴻以演講得分第一的成績進入到20個專家工作室的行列。

工作室成立後,崔學鴻的整體思路是,以育才四小為賞識教育行動研究的基地,發展一批賞識教育研究的成員和實驗學校,把深圳打造成賞識教育研究的高地,再推廣到全國,輻射到東南亞。來自多區不同學校的學員,經常在一起辦讀書沙龍、交流,每個星期寫賞識教育的教學敘事,並集結成《讓學生感受到愛》一書。

主持人與工作室成員的推廣活動,使賞識教育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接受與實踐。從實驗基地育才四小,到工作室成員所在的實驗學校;從深圳到佛山、中山、惠州;從廣東到貴州、重慶、北京、福建、江蘇、雲南、內蒙古;從中國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到處可以看到盛開的賞識教育之花。

崔學鴻團隊的努力,也得到了國家、省、市的認可。賞識教育促進學校(育才四小)綠色發展的研究成果《“綠色課堂”文化建設創新實踐研究》於2014年7月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工作室的最大成果是實踐的運用和推廣,培養了一批優秀教師。他們不僅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發表,發佈10多篇小課題研究報告,陳尚寶、雷霞、翁勝利、張志林、白雪峰、趙瑩、那慶、彭豔、李冬傑、喬亞利、鄭瑋娜、張瀚、代峰、郎豐穎、宋穎瑤、鮑一峰、羅佩、陳瑜、周丹先後被評為各級骨幹教師和學校中高層幹部,紛紛在各級各類評選中獲獎。這股綠色的賞識教育力量匯成暖流,在各個校園和師生、家長心中流淌。

如今已經調到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擔任校長的崔學鴻,在新的校園裡也繼續推廣賞識教育,還經常到各地做演講,推出“崔學鴻賞識教育工作室”微信公眾平臺,通過各種方式向家長宣傳。“賞識教育是愛的教育。推廣賞識教育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愛,讓千千萬萬孩子在愛的滋潤下快樂發展、幸福成長。”

主持人簡介崔學鴻

崔學鴻教育部重點培養的專家型校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教育專家,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中國教育報》“2011年度校長”,廣東省名校長,深圳市2014年“十佳校長”。2004年至2014年8月籌建並任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團第四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2014年8月至今任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校長、黨總支書記,兼任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師、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全國小學骨幹校長工作研究會副秘書長、全國英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國際賞識教育學會副會長。崔學鴻校長主張“教育從賞識開始,教育重在培養好習慣,教育應該是綠色的”,先後出版多部教育專著,並在教育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萬字。

成員手記

喬亞利:自從加入賞識教育工作室,我彷彿找到了問題解決的出口:明確了自己的身份。我經常拷問自己,今天賞識孩子了嗎?賞識的方法正確嗎?3年來,這樣的反思漸漸成為一種習慣,也無形中成為一種自我改變的動力。

翁勝利:“賞識是一泓清泉,洗濯怯懦與猶疑;賞識是一縷陽光,傳遞關懷與溫暖。”在踐行賞識教育的路上,我不僅成為了一個更稱職的父親、一個更合格的丈夫,也成為了一位更受家長信賴、更受學生喜愛的教育工作者。

羅佩:我把賞識教育踐行於我的一線工作中,幾年過去了,家長的口碑和孩子對我的喜歡是對我最大的肯定。由於休產假我離開班級快一年,看到班級一個搗蛋鬼在自己的QQ簽名上寫:期待羅老師的歸來。我感動不已。感謝賞識教育,讓我成為了一個有幸福感的老師。

郎豐穎:一個老師如果學會等待,可以讓慢開的花兒開放;一個老師如果學會賞識,可以讓不開的花兒也能開放!

崔學鴻工作室

課題名稱:《小學賞識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工作室簡介:工作室成員來自深圳各個區,由教育研究人員、學校管理人員、一線教學骨幹等組成,相當一部分人員具有研究生學歷。工作室基於中國古代哲學、西方積極心理學等中外理論,通過運用《賞識教育初論》的研究成果,探索學校和家庭實施賞識教育的系統化策略,構建學校家庭實施賞識教育的運作模式,為學校、教師和家長提供針對性的、全面的指導,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廣賞識教育。

主要成員:陳尚寶、雷霞、翁勝利、張志林、白雪峰、趙瑩、那慶、彭豔、李冬傑、喬亞利、鄭瑋娜、張瀚、代峰、郎豐穎、宋穎瑤、 鮑一峰、羅佩、陳瑜、周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