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用來聯繫我們和外界的一切,用來向外界展示一定程度上的我們自己,所以,你說出的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周圍的人,以及你的形象。同樣,你每天做的事,決定著你的成就,決定著你朋友的類型,決定著你在別人眼中的境界。
你是否會無休止的抱怨,是否總是言不由衷、曲意逢迎,是否陳述一件事老誇大其詞或者捏造事實,是否循規蹈矩不接受新知識,又是否常常感嘆世界變的太快……。
別成為負能量集聚營,因為沒有人喜歡聽別人抱怨,尤其是那些對於和自己無關的生活和世界的抱怨。然而,總有人在反感他人抱怨的時候,轉頭開始向另一個別人抱怨。當然,對於那些坐在一起,一天能將世界從白吐槽到黑的人們,可能要鼓勵一下他們的志趣相投,誇讚一下他們努力活下來的堅強意志和能極力隱忍的強大心性。不過,那樣的人們一般是不存在的,因為互相抱怨的人,總能在對方的身上找到抱怨點,然後互相看不順眼之後結束兩人之間的“吐槽大會”。
我們喜歡選擇那些能安靜聽自己說話,最好還能有少許反應的人,傾訴我們滿腔的怨氣,因為,抱怨時我們需要知道對方在聽,我們需要知道對方聽懂了、思考了,同時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建議。但是,我們聽別人抱怨的時候,不說話往往是因為處於神遊狀態,此狀態下一般人是沒有大腦用來接收信息外加思考的,若做出反應,往往就是打斷別人的抱怨,給出自己的建議,並試圖阻止其進一步的闡述。
我們不喜歡聽別人抱怨,但我們也抱怨了;我們不喜歡別人提打斷我們抱怨的建議,但我們也提了這樣的建議,不能嚴於律己,便不要苛求他人。而且,總覺得別人說的不對,別人不理解自己的時候,為什麼不多想想你說的這些和理解你能掛什麼鉤呢?難道你是希望說了張三真真假假的壞話後,還希望李四覺得你是一個守口如瓶,從不抱怨的人嗎?
別總試圖引禍上身。“禍從口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哪一句話會為你帶來禍事,但你依然要讓自己的言語儘量遠離“禍”。“表裡不一,兩面三刀”是做人做事的大忌,而“非議他人,搬弄是非”則是說話的大忌。要知道,有時間和精力去說他人的不是,順帶編故事的人,都是能力上閒到幾乎沒有事業,情商上低到沒有真朋友的人。所以,網上遇到這樣的人,說兩句就可以了,不要感動他花時間陪你熬夜、吐槽,因為他會給你帶來太多不真實,而活著需要真實。
我們都避免不了說一下初高中趴門口的猥瑣班主任,但有的人是笑著說:“我去,我們班主任太猥瑣了,上課回頭發現門口有個頭,嚇得我全神貫注了一節課”,而有的人說:“我們班主任真賤,上課趴門口,真不知道他還想幹啥”。一樣的抱怨,傳到班主任耳朵裡,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如果班主任找談話,前者一張笑臉,賠個不是順帶誇一下班主任監督有效就過去了,後者可就不一樣了,打哈哈什麼的想都不要想了,嚴肅處理吧。
可以說這是語言的魅力,卻也可以說這是情商高低的差距。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有一種,我很生氣,但我不說,微笑一下,你開心就好的隱藏技能,因為,不普通的人往往就是追求比普通人更普通的人,喜怒哀樂是會有的,還很真實,只是一切恰到好處的不留痕跡。知道自己不想從別人口中聽到什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話不從自己的嘴裡跑出來;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樣的人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能不讓自己成為自己不喜歡的人。
別厭倦改變。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就是這樣,做自己就好了,為什麼又要我們活出自我,又要我們活的讓別人看著舒心,當我們是超人啊。然而,朋友和我說,能自己活的開心的人,一般能讓別人看著舒心,也就是說,兩者其實沒啥大矛盾。世俗的眼光,讓我們失去了自我,卻也讓我們遇到了更適合我們的自己,喜歡與否很多時候並不能決定你的快樂,因為不適合的終究會讓你痛苦,而適合的終究讓你越來越舒服,越來越平和淡然,越來越像你自己。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作為世界中的人,我們也要變,而且必須變。蝴蝶破繭而出是痛苦的,成功與否也是未知的,但是,從一開始就放棄選擇,那隻會有一種結局:死亡。同樣,作繭自縛,還不會破繭而出的人必將在這個世界上“死亡”。所以像以前一樣不好嗎?不好,沒有改變就意味著衰亡。
不要覺得世界變的太快,只去想自己為什麼變的不夠快。因為“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在努力改變世界,一種一覺醒來發現世界變了”,想想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成為改變世界,而不是覺得世界變的太快的人吧。是的,活著我們就會有覺得累的時候,因為做了太多我們不想做的事而累,因為太累說了太多連我們自己都不想聽的話而更累。為什麼我們過成了這樣,是生活太艱難了嗎?或許只是我們缺少了學無止境的野心,缺少了平和淡然的心態,缺少了接受自己和世界的眼睛和言語。
累嗎?累的!可依然想要活的比別人好,依然想要更優秀,一直優秀到自己足以支撐自己活出自己。
閱讀更多 飽佔天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