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2W+ 可我還是不敢花錢

一個在北京的閨蜜,讓我暑假回國給她帶個奢侈包包,我說好。她先發過來兩個小香家的圖片,說那是她最愛的兩款。過了一會兒,她又說:“算了,還是買個輕奢的MK好了。”


我說,既然買還是買個喜歡的吧,雖然貴一些,可也確實更好看。

她發過來一連串大哭的表情,然後說:“銀行卡上錢是有,可是,總是不敢花啊。”

我不再勸她。我在北京混過,知道她說的不是誇張。

那時候的我,就像閨蜜說的一樣:銀行卡上有錢,但我不敢花。

我永遠記得,剛工作那年,我很想學鋼琴。可是去培訓班問了鋼琴課價格以後,我猶豫了。上網一查好一點的鋼琴,更是比其他樂器貴得多。後來,我就徹底放棄了學鋼琴的打算,改學古箏了。雖說古箏也是我的心頭好,但是,沒學成鋼琴,始終是我心裡一個小小的遺憾。

上班的路上,總會收到傳單,某處的樓盤開售。一看房價,我恨不得連早餐都省了。夏天路過甜品店,我想進去吹著空調,吃一大碗冰沙,享受一把透心涼的舒爽。可一想到心儀的車子,還在4S店裡,就只買了一個小甜筒,順著馬路牙子一邊走,一邊不顧形象地舔著,心裡竊喜又省下了十塊錢。出門打車,明知道黑車不安全,出了事故沒保障,我還總是雙腳不由自主地朝黑車走過去,只因為比普通出租車便宜一些。

月光?從來沒敢那麼放肆過。每個月,工資卡上的錢紋絲不動,再把績效工資拿出一半來存進去,剩下的一半,加上平時加班費、節補等,才是我下一個月可以享用的額度。

當然,閨蜜的狀況比我好了很多。我彼時是孤軍奮戰,而閨蜜現在有老公一起打拼,而且他們房子車子都已經買了,按說是到了可以享受的時候了。但是,又一個五年過去了,父母又老了一些。機器老了,零件都總是出毛病,何況是吃五穀雜糧的老人。四個老人,誰能保證都健健康康的,不生大病?

閨蜜說,關鍵還不是老人;最讓他們不敢花錢的,是孩子。在北京,上個重點小學,明碼標價30萬,人大附中90萬,還不包括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而且,這還得有關係,否則錢沒地方送。要不就得買學區房。學區房的價格,網上有一篇報道,相信你也看了。很小的一套舊房子,300萬,後來臨時漲價30萬,把人都逼得移民美國了。現在,放開二胎政策,外來人口也在不斷增加。等我娃娃上學了,教育資源更緊缺。還是要多備點糧草啊。否則到時候,公立的進不去,私立的上不起,回頭真要跟咪蒙似的,給人下跪的心都有了。

閨蜜的寶寶才兩歲,還沒入園,就已經要未雨綢繆了。被她這麼一說,我想,別說花大錢了,買件衣服估計她都得好好考慮一下再行動。

我舅舅家的表妹大學畢業就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收入也算中上吧。表妹長相標緻、氣質好,喜歡打扮。她很會買東西,特別擅長在淘寶購物。每次都能花不多的錢,買到質量上乘、穿著得體的衣服。

後來一次,我跟她一起,想淘一條哈倫褲,我才知道她每次有多糾結。一件衣服,她要綜合比十來家,比價格,比評價,比信譽。總之,一件衣服,沒有一個小時,是搞不定的。我說,淘寶購物就是為了省時省力,像你這樣,還不如去商場買得了。

她認真地看著我說,姐,同樣的牌子,我在淘寶上買,比在商場要便宜好多呢。比如你剛才那條褲子,比商場要便宜100塊左右。我說,可是商場可以試啊。你一個月工資好幾萬,在乎這100塊嗎,時間也是金錢啊。

她嘆了口氣,說,不瞞你說,我房子買了,銀行卡上的存款也還有六位數。我有上海戶口,以後要是結婚了,孩子上學應該也沒有大問題。可是,我也不知道怎麼的,就是感覺有壓力。我都不知道這壓力從哪兒來的。我不敢花錢,總覺得卡里錢再多一點,才更有安全感。

她的話讓我想起,有一次我從青島坐火車,夜裡到北京南站。打車經過國貿,看到燈火通明的SOHO大廈的時候,那一瞬間,我忽然特別失落沮喪,彷彿自己,壓根就不屬於這個城市。這個城市裡有無數的霓虹,可是我只能蝸居在北四環外的一個角落裡。這個城市人來人往,可是我誰也不認識,誰也不在乎我存在與否。

城市大了,漂在城市裡的人,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吧。而這種缺失,人們往往靠物質的滿足,來彌補它。然後人們就需要更大的房子、更貴的車子、更多的存款來做保障。這些物質的東西,就像他們的盔甲。別人羨慕的目光,才讓他們有一些存在感。


我想,這也是大城市裡人們總是行色匆匆的原因——為了追求更多的物質,他們不得不像上緊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向前向前。

後來晚上的時候,表妹帶我去吃烤肉,同去的還有表妹的一個同事。席間我們又聊到所謂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問題。表妹同事說,自從買了房子,她倒是覺得有了些歸屬感。只是在花錢方面,還是不敢放肆。“上次我爸生病住院,說是有醫療保險,可是,稍微好一些的藥都不給報銷。他那個病,有一種藥效很好的針劑,是進口的,自然也不在報銷範圍之類。出院的時候,我算了一下,一共花了18萬,醫療保險只給報了8萬不到。你說,銀行裡沒點錢,我跟老公兩家四個老人,要是誰不幸得了個大病,還能不給治嗎?”她說完,低頭灌下去一大口啤酒。

“另外,我們現在,兩個人都上班,還房貸交保險確實比較輕鬆。可是,誰知道將來會怎樣呢?我們公司也不景氣,這種外貿公司,每年上海都要倒閉幾千家。如果哪天我失業了,以後還房貸、養孩子,都靠老公一個人,日子就難過了。”表妹同事繼續說道。

房子住上了車子開上了存款也有了,可還是不敢花錢,因為怕生病怕失業怕孩子上不起學,因為只有存款才能給人安全感。這是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的普遍症狀。而且,這種病,得上了就很難根治:我來歐洲快5年了,對先生月光的做法總還是頗有微詞。

上個月,鳳凰新聞網上有一則消息上了熱搜,說的是深圳白領小魚兒和丈夫選擇賣掉深圳的房子,回到老家武漢。在武漢,他們用賣房的錢加上多年的積蓄買了4套房。“在深圳生活一直感覺是負重前行,有錢也不敢花,現在終於敢花錢了。”

我們且不討論他們的做法是不是明智,只是從大家對這條新聞的關注熱切度來看,在北上廣深生活,不敢花錢的,除了當初的我、現在的我閨蜜、我表妹和小魚兒,應該還有很多很多人,跟我們有同樣的境遇。

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大膽去做月光族?那就要等到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再健全一點、中國真正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那一天。以中國迅猛的發展勢頭來看,這一天應該指日可待歐洲一些國家現在雖然經濟發展每況愈下,但他們的社會福利還在有條不紊地運行。當然,他們年輕時付的各種保障金也確實高昂。他們之所以敢月光,敢於享受生活,是因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後顧之憂。

希望在幾年後,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起來。這樣不管生活在中國哪個城市,大家也敢大膽花錢、盡情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