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桥梁传奇:独车通行的铁索桥已成历史


中国贵州素来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在贵州桥梁快速发展史上,鸭池河铁索桥如今尽显沧桑已成历史。这里的桥梁工程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桥梁传奇。图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的鸭池河铁索桥。

鸭池河是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清镇至贵州省贵阳市毕节驿道上的重要津梁,这里曾有一座简陋的铁索吊桥,建于清代,毁于咸丰八年,其后无力再建,便改为滑索纤渡。1957年,国家动工修建钢桁构加劲柔性单孔悬索吊桥,1958年7月1日建成通车。最初是从红军渡口用木船摆渡,后来是铁索桥,车辆排队单边放行,车辆在上面通行还有时间规定。当时从黔西到贵阳,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到,路上经常堵车。

1997年12月31日,铁索桥旁全长176米的钢混结构鸭池河大桥建成通车后,车辆可以直接穿行,铁索桥正式退役。


这座饱经沧桑的铁桥自然退休后,静观新桥上车水马龙的风光至今。

鸭池河铁桥旁与旁边的钢筋水泥桥平行横跨高处。

鸭池河铁索桥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桥两端是用四根大水泥柱及铁索撑起整座桥,站在桥上从木板缝隙里可以看见峡谷底蓝绿色的河水,曲折的河流在上百米深的峡谷里,虽不宽阔,却异常湍急。顿时有眩晕之感,恍若隔世。

这座铁索桥曾是321国道穿过鸭池河的惟一通道,由于桥身险峻,桥头有两个卫兵不分日夜的站岗,负责对通行的车辆进行关卡,保证每次通过铁索桥的车只有一辆。 这座大桥也见证了贵州省交通历史的发展。

长年曝晒在外的铁索桥,水泥柱、铁索、以及木板慢慢变成统一的古色,散发出的古老气息,似乎在向每个过客大声宣告自己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1年10月,贵毕公路建成通车后,鸭池河大桥不再是贵阳至毕节唯一之路。鸭池河大桥往日的繁忙景象褪去。

一辆车从鸭池河大桥上驶过。

没有想到的是,在贵州桥梁快速发展史上,鸭池河上的这座钢筋水泥大桥,如今又被今天的贵黔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世界级新鸭池河特大桥代替,贵阳至黔西早期开车需要五六个小时缩短到今天不到一小时。

鸭池河大桥是贵黔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跨越鸭池河,2016年7月建成通车。鸭池河特大桥主跨80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大桥桥面宽28米,全长1450米,桥梁边跨主梁为22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引桥为7跨30米的先简支梁后连续T梁;大桥主塔采用H型索塔,贵阳岸塔高243.2米、黔西岸塔高258.2米。该桥总投资7.8亿元(约合112,868,450.37美


贵阳到毕节从此不再经过劳苦功高的鸭池河铁索桥,321国道几乎被人遗忘,鸭池河铁索桥默默的隐落在其间。渐渐淡忘在人们的视线里。

鸭池河铁索桥如今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观光胜地。

夜幕下的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大桥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