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一大片簡直無敵,硬漢子的必備武器!一亮相就「鎮住全場」!

散彈槍又叫做霰(xiàn)彈槍(早期霰為多音字讀作“霰sǎn彈槍”,與“散”同音,九十年代廢除了這個讀音,但在中國大部分人讀作“散彈槍”,現“散彈槍”亦指霰彈槍,但注意,標準讀法為霰彈槍),是指無膛線(滑膛)並以發射霰彈為主的槍械。有一些霰彈槍為了精準度(發射獨頭彈時)會更換有膛線的槍管。一般外型和大小與步槍相似,但明顯分別是有大口徑和粗大的槍管,部分型號無準星或標尺,口徑一般達到18.4毫米(12號)。霰彈槍舊稱為獵槍或滑膛槍,現在的有時又被稱為鳥槍。霰彈槍的槍管較粗,子彈粗大,射擊的時候聲音很大。槍口徑在12~20mm之間,火力大,殺傷面寬,是近戰的高效武器,已被各國軍隊,特種部隊和警察部隊廣泛採用。

一打一大片簡直無敵,硬漢子的必備武器!一亮相就“鎮住全場”!

在近距離以彈頭計算,霰彈槍能一次射出多個彈頭,以一般作戰用的鹿彈每個有9至12個直徑7至8毫米級的彈丸每個彈丸的能量相當於普通的手槍子彈。即使是發射率計算,當時的泵動式霰彈槍因為只需要前後拉推動作比使用旋轉後拉式槍機的手動步槍作戰射速仍然高很多。但霰彈槍裝彈量小,裝彈速度慢,遠距離的精度較差所以在一次大戰後有較多國家接受衝鋒槍,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更出現了突擊步槍並在戰後被各國廣泛採用,其火力及壓制能力都比霰彈槍為高,於是大部分國家也減小了霰彈槍的服役數量。二次大戰後各國警隊需要可壓制武力的武器,於是霰彈槍便成為各國警察的制式裝備之一。霰彈槍的大口徑可以用來發射各種非致命性彈藥,包括鳥彈、木棍彈、豆袋彈、催淚彈等,並能產生極大的槍口動能,亦可發射低初速極大的口徑的高能量實心彈頭,可用來破壞整道門、窗、木板或較薄的牆壁,使警員可以快速進入匪徒巢穴或劫持人質場所,因此成為特警隊甚至軍中的特種部隊重要的破門工具。

一打一大片簡直無敵,硬漢子的必備武器!一亮相就“鎮住全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因為開發了可容易退殼和重裝的塑料和紙製霰彈殼,一些型號亦改為類似半自動步槍及左輪手槍的供彈方式,部分甚至在具有連射能力下仍保持泵動機構以適應不同彈藥,還有些使用無託結構(犢牛式)或有可摺疊或伸縮的槍托。到八十年代更推出外型與突擊步槍相似、採用可拆式彈匣的全自動霰彈槍其後亦有新式的彈藥如集束箭形彈和鎢合金彈丸問世,大大提高了霰彈槍的精度和貫穿能力。新設計是仿效傳統步槍下掛榴彈發射器方式,使到步霰合一。在電影電視劇和遊戲裡,霰彈槍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了一打一大片,近距離威力強大以外,可能就要算那個拉動護手的動作了——不管是上膛動作帶來的“鎮住全場”的效果,還是打一發拉一下的動作風格,都成就了這種武器獨特的形象風格。

一打一大片簡直無敵,硬漢子的必備武器!一亮相就“鎮住全場”!

由於霰彈槍的多彈丸子彈會將衝擊力分散到每一個彈丸上,而球形彈丸的穿透力和持續飛行能力較弱,在相對遠的距離擊中目標時彈丸往往無法造成足夠致命的穿透傷害,卻能有效的令目標喪失行動能力;但是在近距離作戰中卻有高效的致命性,國人常用雙管獵槍近距離狩獵,野豬、狗熊等大型野生動物以及山雀等飛禽常死於此槍口之下,國內新聞也經常報道用此類槍支傷害他人生命的,足以說明,此類槍支的危害性、致命性。現代軍用霰彈槍外形和內部結構都非常類似於突擊步槍,全槍基本由滑膛槍管、自動機、擊發機、彈倉、瞄準裝置以及槍托、握把等組成。按裝填方式多屬於半自動霰彈槍和自動霰彈槍,供彈方式有泵動彈倉式、轉輪式、彈匣式三種。一個獨頭彈在人體造成的創傷是較大寬度和深度的“永久性受損組織空腔”,而多個小彈頭造成的創傷要麼是“貫穿傷”要麼是“浸潤傷”。浸潤傷的發生是由於發射時槍口距人體有一定距離,彈頭進入人體時發生擴散,令多個組織,包括神經,血管骨骼同時受創,這種傷害對人體的破壞往往比貫穿傷更大,作用更快。由於不需要瞄準,在對付多個目標的情況下,霰彈槍實際上比手槍更快更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