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文| 胡曉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15 級金融系

“長大想上清華還是北大?”這幾乎是每個人在孩提時都會被問到的問題,而我或是倔強地搖搖頭“哪兒都不去”,或是“仔細”思考一番,然後答道“清華”,命運真是愛捉弄人,這個當初無數次回答要去清華的女孩兒現在竟然已經在北大這個可愛的園子裡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

大三上學期參加國際交流項目進而有幸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作為交換生切身體驗一學期,由於課程設置比較寬鬆,因而在那些空閒的日子裡,我常常跌入無止境的想象中:現在的我和過去相比有什麼變化?在北大這匆匆而過的兩年裡我收穫了什麼?假如我當初的選擇不是北大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胡曉航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交流學習

有些問題,比如最後的一個問題,其實本身就沒有答案,因為當你按下選擇鍵的那一刻開始就無法回頭,也無法預知另一種選擇的結果,那我做出的選擇給我帶來了什麼呢?我想,最大的改變就是,我越來越知道一個真正的北大人是什麼樣的。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還記得初入大學的那一份既期待又緊張的心情,因為接下開將要開啟的是一段與“大師”和“狀元”為伍的學習生活。在沒進入大學之前,受到老師、家長等相關描述的影響,我經常設想大學的生活應該是輕鬆而無憂無慮的,但是當我真正進入這個校園開始,才發現大學生活的緊張與忙碌是高中生活所不可比的。在高中你所要面對的只有高考這件事,所要做的也只是在三年時間內熟練掌握有限的知識,而在大學你會發現源源不斷的知識向你湧來,可能相比於高中的知識,量更大,難度更高的內容就需要你在短短的一學期,一門課中很好地掌握,加上沒有了老師家長的督促,這些都對你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習效率、自我管理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下,還沒徹底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上加了很多社團、學生組織等,我逐漸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在重複單調的生活一學期之後,我決定打破這種狀態,給自己設立學期的短期目標並且做短期計劃,讓自己能夠合理地完成所定的目標,事實證明, 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在有了規劃並且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我明顯感覺到自己效率在提高,也越來越能享受到這樣的學習過程的樂趣。而在此過程中,我也逐漸意識到,對於一個人,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衡量標準從不只是單一的成績,尤其是在這樣一所高等學府中,學習能力強的比比皆是,他們中,或是在社團混得風生水起,結識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或是在學生組織中施展拳腳,為校園更好的建設出謀劃策;或是在才藝比賽、體育項目中一展才華;或是在科研競賽中脫穎而出;或是斬獲一個又一個big name 實習offer;或是在各種講座中汲取知識;或只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兼容幷包,思想自由”的精神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誰能說,他們不優秀呢?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時間過的真是快,還有一年半我也要畢業了,可剛入學時的情景彷彿還發生在昨天,那時的我,每天早晨踩著腳踏車早早地去佔座,中午擠著食堂,時不時聽幾場講座,在百講看幾場電影,空閒時參加社團,做活動的志願者,在未名湖邊散步,在咖啡廳點一杯飲料看一下午的書,期末時早出晚歸的投入學習,去小西門美食街犒勞辛苦了一週的自己……我想,北大給我的,不僅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見識優秀的人和更廣闊的世界,也不僅是在不斷磨練中逐漸有的良好的心態,開放的思想,更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經歷,一個忙碌、豐富而飽滿的大學生活,這也將成為我今後一份最難忘的回憶。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我在北大的讀書生活


最後想以一段話作結,出自《北大青年》2014 年的新年致辭,也是我至今為止對於北大精神的理解和自身不斷追求的目標——“從紅樓飛雪到未名塔影,啟蒙的使命從未消減,常識的迴歸從未結束,德先生、賽先生從未離開。北大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格調。我們企盼這所校園能哺育出這樣一群學子:現實者不功利,理想者不空談,仁愛者不軟弱,剛直者不偏激:每個人都是盡責的公民,每個人都能堅守自己獨立的人格,每個人都能為他人的幸福拓展縱深。”作為北大的學生,很感謝北大所給予我的一切,我想,將來不論我在哪裡,多大年紀,從事著什麼樣的工作,我都不會忘記,要做一個獨立而有深度,理想而不空談的正直仁愛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