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序劃定三條控制線——第四期UP論壇在京召開

8月31日,由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小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中國土地學會土地規劃分會共同主辦的第四期“UP”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為“科學有序劃定三條控制線”。

本文字數:1844字

閱讀時間:6分鐘

科学有序划定三条控制线——第四期UP论坛在京召开

8月31日,由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小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中國土地學會土地規劃分會共同主辦的第四期“UP”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科學有序劃定三條控制線”為主題,邀請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高吉喜所長,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規劃院許景權副院長,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林堅教授針對問題具體點評並提出建議。會議由國土空間規劃小組成員孫雪東主持,用途管制小組成員趙毓芳、國土空間規劃小組成員張兵及有關單位和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北京、上海、河南、海南、重慶、南京、廈門、武漢、廣州國土廳或規劃局相關項目負責人參加。

政策醞釀報告

謝海霞處長,從基本概念,中央要求,地方實踐,存在問題,政策設想五個方面展開,闡述了國土空間規劃中科學有序劃定三條控制線的總體考慮。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統籌劃定,以雙評價為基礎,明確三條線的規模、佈局、管理,突出底線約束。原則上不交叉重疊,佈局衝突時,按生態優先,保護優先進行協調。三條線劃定後既嚴格管理,又要兼顧剛性與彈性。做到統一底圖底數,逐級協調落實,協調邊界衝突,嚴格管控檢測。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線劃定的科學性、合理性不足,三線劃定之間協調性不夠,大量交叉重疊,三線管制規則尚未明確,劃管脫節問題。

李楓處長,從背景介紹,劃定原則,技術流程,劃定方法,管控要求,工作難點等方面展開,闡述了城市開發邊界劃定的總體考慮。按照先底後圖,保護優先,生態優先;遠近結合,規劃引領,形態優化;邊界鎖定,規模剛性,佈局彈性;自上而下,上下銜接,分級落實;因地制宜,內外有別,差異管控的原則;邊界內通過“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許可”落實用途管制,邊界外通過“指標約束+分區准入+村莊規劃”落實用途管制。制定開發邊界實施規劃,明確開發邊界外治理措施。此外,還提出關於三條交叉問題、彈性空間的比重、有條件建設區劃分問題。

地方實踐彙報

科学有序划定三条控制线——第四期UP论坛在京召开

北京、上海、河南、海南、重慶、南京、廈門、武漢、廣州國土廳或規劃局就目前地方實踐試點過程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並結合地方實際圍繞如何科學有序劃定三條控制線問題進行探討。做到第一,堅持保護優先,儘可能避讓現在已有的永久基本農田。第二,堅持高質量發展,外延向內涵轉變。第三,優化佈局,要提出城市功能提升和佈局優化的要求。第四,協調統籌,三條線統籌劃定,特別關注城鎮密集地區和城鄉結合部地區三線的銜接問題。第五,因地制宜。

專家點評

特邀專家對各地方小組的彙報進行點評,進一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及意見建議。

高吉喜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高吉喜所長點評指出:目前城鎮化存在自然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破碎化問題,需要系統性和完整性結合三區三線;重視國土空間和土地利用現狀的區別;三區三線的規劃是面向未來的;大家需要轉變觀念,形成完整的自然空間、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觀;根據宜居性,資源生態的絕對性來控制邊界,要頂層設計,跟地方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

許景權

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規劃院許景權副院長點評指出: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但市場也有不確定性的問題,針對這種不確定性,在空間規劃的空間劃定上,要有相應解決的辦法。空間規劃的編制,應進行多情景規劃方案比選,合理劃定空間邊界,給出一定的彈性。

林堅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鄉規劃實施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林堅教授點評指出: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是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和空間治理體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統籌劃定,加強和其他配套改革聯動進行。“三線”的劃定,應該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

“是什麼”、“怎麼用”、“怎麼劃”的邏輯、法理、技術手段統籌,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堅持問題分析和應對措施具體化,深化生態保護紅線等三條控制線的具體實踐問題研究。

總結髮言

孫雪東

國土空間規劃小組成員孫雪東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一是加強與實踐有關的理論問題的研究。三線劃定是空間規劃改革的第一槍,與空間規劃改革要結合起來,要從分散化向統一化、統籌化轉變,要在國土規劃空間規劃中統籌來劃,劃與管的規則要結合起來,要吸收原有空間類規劃精華部分,做好頂層設計,和地方的需求結合起來,堅持實踐中來,實踐中劃,概念要少,規則要明。二是加大實踐的力度。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要夯實底圖、底板,立足2035年規劃藍圖,保證綠色、品質、美麗和公平。把問題找準,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性,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快總結和提煉。

大家共同成長,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不遺餘力地承擔起編制規程,技術支撐,啟動規劃的制定工作,對專項規劃的指導起約束作用。四是加大正面宣傳。空間規劃同志們要積極發聲,防止極端主義作祟,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及時反映到決策層。五是落實好陸部長的要求,處理好行政邏輯和技術邏輯的關係,保證科學性,階段性,連續性和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