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陳寒冰

娛樂,最能夠印證一個時代的生活軌跡。

改革開放,文化繁榮,視野拓展,創造力激發,這一切因素給予了湖南文藝圈無邊無界的發展空間。層出不窮的娛樂種類讓民眾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在娛樂方式的轉變中也體現出了人們對生活和理想的訴求。

李小嘉與羅紅濤,一位是全國著名的花鼓戲旦角,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一位是湖南衛視首席化妝師,成功為汪涵、何炅等明星化妝造型的幕後大咖。這兩位與湖南文藝圈接觸最近的女性,一個站在臺前演繹,一個藏在幕後妝扮,也就在她們臺前幕後的交替中,見證了湖南文藝圈40年的發展與變化。

上世紀80年代——

臺前:看戲是享受,觀眾攔著演員不讓走

“15歲進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後,我這輩子就與表演結了緣,今年74歲我還捨不得離開咧。”9月23日,在瀟湘電影集團的錄影棚裡,74歲的李小嘉笑著向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說。

1965年,因在花鼓戲《打銅鑼》中出演潑辣的農村婦女,李小嘉在全國一炮而紅,觀眾熱情地稱她為“林十娘”,毛主席和周總理也接見了她。雖然被觀眾喜愛,李小嘉說當年完全沒有“明星”的概念,“大家就是分工不同,我的工作就是唱戲,豐富大家的業餘生活。”

李小嘉記得,改革開放之初,湖南人的娛樂活動很少,業餘時間能看場戲那都是很高級的享受了。《三里灣》《補鍋》《八品官》一些經典曲目,在當年就像流行歌曲一樣被湖南人傳唱。“當時我們劇院每天兩場演出,那真是場場爆滿,而每次去下面演出,觀眾總會攔著我們不讓走,要我們多唱幾段。”雖然李小嘉等人演出很多,但當年演員收入和普通工人也差不多。“1978年前,我的工資是40塊錢,80年代初就漲到了七八十塊,再到後面就是一百多塊了……”李小嘉回憶,“當時我們演出一場的勞務費是三毛錢,是可以在南門口吃碗粉嘀。”

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幕後:明星看起來是那麼陌生

1980年,羅紅濤進入了湖南電視臺工作,成為臺裡唯一一名化妝師。“當時湖南電視臺沒有什麼綜藝節目,我主要是給湖南臺拍攝的電視劇做化妝。”像《烏龍山剿匪記》等電視劇,才有羅紅濤這樣的專業化妝師參與。

“當時的電視節目,基本不用化妝師的。”羅紅濤回憶,彼時並沒有主持人這個稱呼,湖南電視臺的主播們上節目前,就自己折騰。“她們也就是抹點底粉和口紅,讓皮膚看起來白淨一點,再把頭髮弄得整齊乾淨就行。”羅紅濤說,那時沒有明星這個詞,化妝在很多人眼裡更是陌生。

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上世紀90年代——

臺前:流行風颳起,劇院變成夜總會

戲曲演員們在各地熱鬧演出時,李小嘉發現一些流行文化在身邊冒了出來。“看電影、跳交際舞、蹦的成了大家新的娛樂方式,年輕人很快被這些時尚的娛樂方式吸引,走到戲院聽戲的人少了很多。”李小嘉有些無奈地說。

作為當時的湖南花鼓戲劇院院長,李小嘉與同事一道向政府申報,1993年終於在長沙建成省花鼓戲劇院劇場,“最初建戲院是希望能讓市民更好聽戲,但隨著聽戲的人逐年減少,劇團也有生存壓力,1994年我們只好把劇場租給了一家夜總會。戲院就成了長沙人閒餘飯後看節目、聽相聲、品雜技的場所。”

唱戲的機會少了,很多專業戲曲演員都紛紛轉行,有的考公務員,更多人選擇了下海經商。像李小嘉、王永光、宋谷等依舊堅守的戲曲演員,也漸漸去紅太陽大歌廳、港島夜總會等娛樂場所演出。李小嘉回憶,1995年在同行介紹下自己也去“跑場子”了。“我們當時排了兩個小品《春來茶館》和《立交橋下》,講的都是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李小嘉坦承“跑場子”給戲曲演員補貼了生活,“當時演一場是40元錢報酬,真的覺得收入好高咧。”

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幕後:李湘用最便宜的化妝品上臺

“1997年1月1日,湖南電視臺1套節目正式上星播出,我申請的化妝科也就順應而生了。”羅紅濤回憶。節目要上星,包裝就重要的一環,也就是從那時起,《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等節目開始有主持人造型設計了。

羅紅濤特別記得,《快樂大本營》開播前挑選主持人,臺裡安排李湘來她這裡試造型。“那會兒並沒有特別的化妝方式,就是把李湘往時尚、年輕、活力的方向打造。”翻看當年的定妝照,羅紅濤笑著說:“給李湘她們化妝時,就用最便宜的奇士美化妝品,然後搭配背心裙、小靴子等服裝。現在看起來有點土,但當時很是洋氣了。”

1997年7月11日,《快樂大本營》開播,“快樂旋風”瞬間席捲全國,明星娛樂大眾的時代悄然開啟。為了讓自己上鏡更好看,羅紅濤與化妝科兩名化妝師,成了很多明星們“討好”的對象。“在那個年代,明星沒有助理和經紀人。無論是那英、韓紅還是王力宏等明星來長沙錄節目都是獨來獨往,所以他們來湖南臺化妝都需要排隊。”

當年,那英韓紅來湖南化妝都要排隊,花鼓戲院搖身變夜總會!

二十一世紀——

臺前:方言劇興起,觀眾追捧

春花秋月,幕起幕落,花鼓戲、湘劇等地方戲劇在湖南本地不吃香時。2004年,60歲的李小嘉轉身成為了電視演員,投入湖南經視方言劇《一家老小向前衝》的拍攝工作,在劇中擔任嚴嬸一角。

“這部戲一拍就是八年,陸續拍攝了八百多集咧。”李小嘉說,因為飾演的嚴嬸親切、樸實,深得觀眾喜愛,她也從花鼓戲名角的低落中再次找回了觀眾的寵愛。“當時在街上,很多觀眾見到我就喊‘嚴嬸’,還有人總是拉著我說家常,他們就覺得我是隔壁鄰舍一樣親切。”

而這一撥方言劇的興起,也讓湖南花鼓戲、湘劇、相聲、小品演員周衛星、李清德、楊珊珊等人都轉行走入了電視,湖南文藝圈又出現了百花齊放的面貌。

幕後:主持人明星化,汪涵也講究個性

湖南原創電視節目越來越多,主持人與明星在化妝造型上就愈加講究個性。“我記得當初汪涵剛主持時,就是青春小夥子造型。後來主持《天天向上》等節目,他也想到要在造型上有突破。”羅紅濤記得,有次汪涵留著鬍鬚,帶著一副黑框眼鏡來臺裡上班,大家一看就覺得“有明星範”,也就從那個階段開始,汪涵固定了自己的造型,主持人也變得明星化了。

“以前明星上節目頭髮、妝容都不敢亂動,但隨著2004年《超級女聲》等選秀節目火爆後,個性化造型逐漸走紅。”羅紅濤說,當時李宇春、張靚穎等人的裝扮很要花心思,也就從那時起,湖南電視節目引領了中國時尚潮流。“當時我們湖南臺興起什麼妝扮,年輕人就喜歡模仿。”

如今——

臺前:74歲的娭毑,每月20天拍戲

隨著湖南電視的蓬勃發展,李小嘉成了資深電視人。2014年,70歲的李小嘉又加盟了湖南經視大型直播情景喜劇《逗吧逗把街》,在劇中飾演米粉店老闆娘李春花,再次受到老百姓的熱捧。

“因為《逗吧逗把街》是日播劇,現在每個月我會有20天時間在拍戲。”在片場,神采奕奕地李小嘉一點都不像七旬老人。而除了拍電視,李小嘉如今還是很多戲曲節上的嘉賓。“前不久剛帶著學生去北京參加了一個戲劇節。”李小嘉說,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推廣,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並喜歡上了戲曲,甚至一些民間戲曲團都是“90後”的年輕人在打造。

“如今年輕人遇到了好時代,觀眾又重新喜歡上了傳統藝曲,有了這麼好的基礎,湖南的傳統文化只會越傳越香。”李小嘉說。

幕後:講究越來越多,化妝越來越難

2012年,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出爐,讓明星化妝有了質的飛躍。“跟國際接軌,使用好萊塢的化妝方式,把明星化妝造型成另一個模樣。”羅紅濤說,如今化妝也不怕花錢了,化妝間裡給大家準備的化妝品是越來越高檔。

“隨著高清電視的普及,明星裡精緻的臉蛋越來越多了。”羅紅濤感慨,以前明星們化妝是用加法,而如今則是不斷用減法。“明星們流行裸妝,很多藝人也都有了專屬化妝造型師。”伴著微整等美容技術的發展,明星臉就像湖南人的日子一樣更加精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