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喚醒

大象的生產是一件聖神而神秘的事情,一般人很難目睹這種莊嚴神奇而感人的場面。如果你有幸看到了這一幕,可能會領悟到父母的天賦第一使命是什麼。如果你真想看,就告訴我好了。


也許你在教育兒女和員工上,花過很多心思,付出很大代價,做出巨大犧牲。也許你自認為你的奉獻精神感天動地,你的育人故事可歌可泣,但是,後人的表現,是不是如你想象的那樣,隨你所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教育的岔道有條萬條,教育主要目的是什麼,很多人就是在這個地方分道揚鑣,有人拉開了喜劇的大幕,有人則相反。

譬如,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掙到麵包?學會思考?培養品行?成名成家?事業成功?超越別人?……不錯,這些都屬於成功的外在力量,但是並非最根本的內在力量源泉。

人們所以這樣想,那樣想,都是過度相信自己的主動作為甚至干預,在造就孩子上是必須的。而從不相信人身上天然蘊藏著巨大的自我塑造潛能。更不敢相信放手讓孩子自我成長,生怕耽閃了前程,畢竟輸不起,誰敢拿孩子當試驗品啊?

我認識好幾個朋友,他們的孩子在從小到大,很少佈置什麼課外習題,報各種課外學習班,後來也沒發現差到哪裡。其實,不信孩子,就是不夠自信,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用心瞭解過這個真是的世界,才無端生出那麼多無名緊張來。不妨我們來看幾個名人的真實故事。

聖人孔子,三歲時親生父母就去世了,繼母也沒啥文化,帶他遷居鄉下,家境窮迫,日子很苦,談不上什麼培養啊。

亞聖孟子,三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孟母教子有方,“孟母三遷“、“斷機教子”,重在選擇環境,而非傳授知識或技能。

老澤東,是個老實厚道的莊稼人,母親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他立志革命的理想與實踐,顯然不是來自家庭。

馬克思父親有文化,要求他學法律,送他到柏林大學,希望子承父業,當律師,但他卻醉心於哲學。

以上這些人,很多在藝術科學學術社會等各領域成才的人,都未必是父母親自教出來的,但與父母的啟蒙或放手有很大關係。

大象產下小象,小象尚在襁褓中,一動不動。而象媽媽的第一個動作,不是愛撫。而是用腳踢,反覆地踢,直到這個小生命覺醒,然後不依不饒地逼迫它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靠自己的力量不停地向前走著,再走,走著,直到它完全建立了自覺意識,激發出自立能力,形成了前進習慣。把天賦能力都展現出來了,大象教子訓子才算初步告一段落。

從頭看到尾,大象非常自信,他堅信孩子擁有所有象寶寶都有的天賦能力,只需要喚醒即可。因而,自始至終,表現得毅然決然,冷酷無情,沒有半點憐憫,不忍,猶豫,擔心… …,秉持和踐行的是這套看似無情卻有情的做法。可見,大道至簡,是個普遍法則。

對比之下,看看人類。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顧惜的東西太多太多,全然不顧孩子身上進化幾千萬年形成的潛在能力,而百般寵愛呵護,連哼哼唧唧式的嬌嗔也不忍冷落,揹負了許多沉重的精神枷鎖,包辦了很多不該由自己來完成的事情。如此這般越俎代庖,連動物的智慧都沒法比啊。

一個很成功的人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一生的成敗最重要的要訣是,你必須能很清楚地分清楚三件事:

第一,你想幹什麼?

第二,你能幹什麼?

第三,你必須去幹什麼。

如果套用過來,可否這麼認為?

在長幼、上下、親子之間,想給到後人一種必備的能力,那就是務必讓他自己發現:自己想幹什麼,擅長幹什麼,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在履行一種喚醒職能,而不是本末倒置,關心芝麻,丟掉西瓜。

我認識好幾個在國外留學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雙雙下崗,但是,就因為他們的父母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誡與囑託:政治沒靠山,經濟沒基礎,自己沒文化,未來只能靠他們自己!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意識,煥發出他們的天賦能力,自激自勵讓他們走出國門。

反觀很多家境條件比較優越的孩子,長在溫室裡,泡在蜜罐裡,學習動機不明,缺少方向目標;做事動力不足,興趣不能持久;缺少同情心和愛心,情緒容易起伏波動,……。這些都反映出,本人內在生命力尚未被充分喚醒,還分不清哪些是父母責任,哪些是自己使命。父母大愛無疆,今天送到這裡學這個,明天送去那裡學那個,縱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決然成不了一個有擔當的人。

我們本可以像大象和其它動物們那樣,活得悠閒自在些。只需做自己該做的,堅決不做想做的。如果一味只顧完成自己的心願,讓自己踏實,而罔顧自然規律,不去考量會給別人造成什麼後果。那麼,悖逆規律,就是愚蠢。這種眼下流行於世面的做法,十分普遍。看似有道理,但按照道、藝、術、技次第來論,實在稱不上是大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