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范冰冰被追繳的稅款和罰款總額,幾乎是《福布斯》雜誌估計她去年收入的三倍。(路透社)

(北京綜合電)中國影視巨星范冰冰因偷逃稅受到政府處罰,處罰金額為中國近年來最大,表明中國政府並不準備對蓬勃發展的影視行業放鬆管控。

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新華社週三報道,稅務機關要求范冰冰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繳清追繳的稅款和罰款總計約8.84億元人民幣(1.8億新元)。這位現年37歲的女演員表示,對偷逃稅感到羞愧內疚,並向公眾道歉。

被追繳的稅款和罰款總額,幾乎是《福布斯》雜誌估計范冰冰在2017年收入的三倍。鑑於她在國內娛樂圈和奢侈品行業中受歡迎的程度與影響力,這一處罰很可能引起巨大反響。

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新華社報道,范冰冰的經紀人因涉嫌犯罪、阻撓稅務機關依法調查,而被採取強制措施。新華社還援引稅務機關稱,如果范冰冰在今年12月31日前繳清追繳的稅款、滯納金、罰款,她將不被追究刑事責任。這位中國巨星通過微博發表致歉信,承諾“盡全力克服一切困難,籌措資金、補繳稅款、繳納罰款”。

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范冰冰案還牽出地方稅務部門的缺失,國家稅務總局已對原無錫市地稅局、原無錫市地稅局第六分局等主管稅務機關的有關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問責,同時要求影業企業及從業員在今年12月31日前,“自查自糾”併到稅務機關補繳稅款,可以免除行政處罰及罰款。當局將會根據不同情況,對個別拒絕糾正和嚴重逃稅和個案追究法律責任。

范冰冰逃稅受重罰 影視業敲響管控警鐘

中國政府此舉給蒸蒸日上的娛樂產業敲響了警鐘。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影票房市場。

新華社在另一篇有關此案的評論文章《新華微評:范冰冰案警示了什麼?》中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什麼‘巨星’‘豪門’,誰都不能藐視法律、心存僥倖。”

文章還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直以來,中國大陸影視圈存在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諸多問題,社會對此反映強烈。“文藝工作者不能掉進錢眼裡,文藝作品應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向亂象亮出法治之劍,重塑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演藝圈,順民意、聚民心,也是影視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報海外版》屬下的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發表評論,指出中國明星偷稅漏稅的“罪魁禍首”,就是大牌明星的天價片酬。據《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中國收入最高的10位明星合計年收入已超過22億元人民幣,100位名人一年的總收入更是高達70多億。“影視明星的片酬達到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綜藝節目成本預算的三分之二以上,已是我國影視行業的家常便飯。”

很多電視臺及視頻網站迫於收視率和點擊率的壓力,根本不重視劇本、製作和觀眾群定位,只關注是否有大牌影視明星壓陣。而“大牌們”也開始直接影響電視臺、視頻網站的實際收購價格。這一切“天價”亂象折射出中國文化娛樂工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畸形發展,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另外,原有能源、房地產和資本市場上的“熱錢”,近幾年迅速湧入影視行業,使中國電影近幾年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槓桿,很大程度上淪為“金融衍生品”,已是不爭的事實。“俠客島”最後指出,“陰陽合同”、天價片酬、產能過剩、金融投機等行業亂象,已經充分說明正常的市場調節機制在中國影視行業內已經失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