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這是最好的時代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答案可能不盡相同。

不過對於神州大地的騙子們來說,是這樣的,這是進行行騙的最好時代。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君不見,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的各種報道,什麼金融騙局,幣圈騙局,收藏品騙局,保健品騙局,網絡騙局,電話騙局,科研騙局……可謂花樣百出,層出不窮,用範偉老師的話來形容就是“防不勝防啊”。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還有一種騙局,是涉及身份造假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綿延幾千年,官員階層一直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受這樣的傳統影響,現在我國人民對官員或者對做官仍然都抱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所以儘管現在商人和藝人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但官員階層依然處在社會階層鄙視鏈的頂端。

正因為此,有些別有用心之徒便打起了偽裝成“官員”的主意,以期從中漁利。

遠的不說,單拿這兩年被查處的兩起假冒“官員”事件,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操作手法和生意經。


一、上官鳳笠“將軍”

今年2月2日,央視軍事頻道《軍事紀實》披露,犯罪嫌疑人上官鳳笠涉嫌假冒軍人招搖撞騙及詐騙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上官鳳笠其人曾有過參軍經歷,2014年起,開始冒充國務院參事、將軍,並打著軍民融合的幌子,創立幸福大中華組織。該組織宣稱只有副團職以上轉業軍人才有資格加入,而且需要繳納30萬元保證金,並邀請2萬名志願者加入。從這一點看,該組織頗有點兒類似傳銷的形式。

上官“將軍”的騙局相對來說還算比較“高級”,不僅邀請退伍軍人加入為其站臺背書,還常常以受邀講話的“要員”身份參與慶典和地方視察,以此來騙取更多信任。另外,他還多次發文稱與中央領導熟識,和解放軍高級將領來往密切。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去年6月,他的身份被揭穿,而他的冒充軍人行騙的案件也被專項督辦。搞笑的是,在被抓當晚,他還大言不慚一直以“將軍”自稱,還對身著便衣的辦案人員叫嚷“你算個老幾,我告訴你”。其戲精本色盡顯,入戲之深,也是可見一斑。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就他這演技,這身材,不去橫店實在是可惜了。要是在橫店,給他拾掇拾掇,直接就可以演魯智深了。要是不演花和尚,頭上臉上貼點毛,也還是可以演鰲拜的。

這下可好, 他“將軍”是當不成了,只能去監獄裡面演戲去了。


二、史潤龍“處長”

這世界上,敢叫龍哥的,可不只熒幕硬漢史泰龍,還有00後搞笑“處長”史潤龍。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史潤龍“處長”是這幾天才火起來的,有關他的各種事跡在網上瘋傳,引發廣泛關注。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在散佈在網絡世界的各種報道中,史潤龍“處長”的頭銜有很多,當然“山東省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是其最知名的頭銜,其他的頭銜還有95後億萬富豪、哈佛大學名譽博士、扶貧英雄、騰隆集團與帝富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FFGC超跑俱樂部創始人,日本紅十字會董事成員,美國RFSA企業家協會主席等等。簡直讓人眼花繚亂,有木有?

配合著那些頭銜,史潤龍“處長”出現在國內國外、城市農村,上天入地,形象高大偉岸,簡直無所不能。不過搞笑的是,有關他的報道中的各種配圖畫質很渣,PS痕跡明顯。不知道被他移花接木的奧巴馬、特朗普、馬克龍要是看到了那些合影,會作何感想?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事實上,以史潤龍“處長”的戲精本色和摳圖本領,其實也完全可以在影視圈謀個差事的。摳圖電視劇,大家又不是沒見過。儘管史處長PS水平一般,可努努力總會提高的,誰天生的PS能力就能達到為電視劇摳圖的水平?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史潤龍“處長”本來是可以隱匿在那些不入流的小網站中,繼續滿足他的小小虛榮心。可他偏偏不知好歹地惹了新華網,斗膽包天地以新華網的名義發佈了題為《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的報道。

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簡直是作死。在新華網報警後,警方介入調查後查明,史某龍(這時,就不能叫處長了)2001年出生,初中肄業。網上各種有關他的事蹟,均系編造,據說是為了滿足個人虛榮心。

戲精的誕生,從上官鳳笠將軍招搖撞騙,到史潤龍處長合影美帝總統

單單是滿足個人虛榮心?估計可不只這麼簡單,都說無利不起早,估計還是有其他目的的。現在也不好胡亂揣摩,還是等之後警方的通報吧。另外,這一事件也將有償新聞的行業潛規則再次呈現在了公眾面前。監管部門要不要出手,也還是要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騙子橫行的時代,各種騙子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不過冒充官員這一行當難度較大,風險較高,但相對於其他的騙術,競爭對手畢竟要少很多,而且收益可觀,因此總會有人鋌而走險幹這一行,將這一行的“香火”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