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30年前的蛇口,如今的前海,新的特区奇迹一直在被书写

文|知衡

在中国,提及改革开放,人们总会想起一首歌《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深圳的命运,就写在这里。

深圳速度:30年前的蛇口,如今的前海,新的特区奇迹一直在被书写

深圳的意义,绝不仅在于它辉煌的历程和瞩目的成就,而是敢于拓荒、开放、创新的“深圳精神”。莲花山公园里,邓小平健步前行的铜像矗立在山顶广场,不远处,是习近平2012年底种下的一棵高山榕树。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离京考察的首站就是深圳,他在考察时指出:“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迅速扩大,关于“特区不特”的话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心,一度处于浪潮之巅的深圳,定位从原来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到国际化城市,到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再到现代化大都市,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也呼唤着更新与蜕变。

2008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编制珠三角规划纲要(2008-2020)时提出“前海概念”, 2010年1月,习近平做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前海开发开放,明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前海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格局渐渐清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一艘劲帆正伴着紧凑而稳健的节奏乘风破浪而来。

随后的消息,势如破竹般打开了前海建设的崭新局面:2011年3月,国家将深圳前海开发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十八大后,习近平基层视察的第一站选在前海;2014年,前海蛇口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深圳速度:30年前的蛇口,如今的前海,新的特区奇迹一直在被书写

建设中的前海自贸区、大铲湾码头

2015年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如今的大南山脚下,街道干净,道路规划有序,招商蛇口大楼与香港隔海相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其中,前海合作区全称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南头半岛西侧,由桂湾、前湾、妈湾三个片区组成;蛇口全称原为招商局集团蛇口工业区,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自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赋予前海多项重要使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保税港区、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际性枢纽港、深港人才特区等等。

曾经的前海,如同30多年前的蛇口一样,是一片荒芜的填海滩涂。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视察前海,当地还没有几幢高楼,特意嘱托“要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年一个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仅用了8年,便颠覆了人们对特区建设的想象和认知,无论是持续增长的区域效益,还是前海青年梦工场的创新之举,都让“最发展最浓缩的核心引擎”形象呼之欲出。从深圳开始,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中国;从前海开始,植根特区,万象更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上,蝶变每天都在发生,新的特区奇迹正在被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