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羣不帶軍銜的兵,經常被羣衆誤認爲是「假軍人」

有一群不帶軍銜的兵,經常被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

在火箭軍的序列裡,有一群鮮為人知的官兵,他們作為“全軍唯一、軍種特色”,被上級譽為“流水的營盤,鐵打的兵”。他們常年分散流動在祖國數個省市縣裡,為共和國導彈事業默默奮鬥著,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為“倚天長劍”搭設視聽神經。

有一群不帶軍銜的兵,經常被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

武器雖是鍬鎬,子彈卻是“導彈神經”架設人的自豪“入伍已兩載,不曾戴過銜,常服還沒穿,就到退伍年。”這首流傳在該部官兵口中的打油詩,是他們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中士彭亮在談及剛到連隊時的那段歲月至今記憶猶新。

有一群不帶軍銜的兵,經常被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在執行任務時不戴軍銜,時常被駐地一些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面對質疑,他們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團隊精神贏得老鄉的信任,為新時代中國軍人樹立了良好形象。

有一群不帶軍銜的兵,經常被群眾誤認為是“假軍人”

也正是這群“不戴軍銜”的官兵,上高原、鬥嚴寒、闖戈壁、戰酷暑、鑽密林、趟海濱,用青春和熱血聯通了長纓巨龍的網絡神經。無論施工環境如何艱苦,他們始終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團隊精神攻堅克難,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急難險重任務,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品工程,為共和國的導彈順利騰空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