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管銀行白名單增至30家,出借人要謹記存管≠兜底

截止10月9日,存管銀行白名單一共有30家,出借人對於平臺上線的銀行是否進入存管白名單很是關注。

比如說江西銀行一直沒被公示為存管白名單銀行,出借人就發問:“為什麼江西銀行還沒進白名單?”“不進白名單,上線江西銀行存管的平臺要不要換銀行存管?”等等。

大家都關注平臺上線存管的銀行有沒有進白名單,觀察君想跟大家聊一聊這幾個問題:白名單與非白名單有什麼區別呢?白名單與“備案”究竟有什麼聯繫?銀行存管有哪些誤區出借人要注意?

存管銀行白名單增至30家,出借人要謹記存管≠兜底




白名單與否有何區別?


截至10月9日,存管銀行白名單增至30家,9月20日之後,渤海銀行、徽商銀行、晉商銀行、重慶富民銀行、西安銀行相繼通過測評,成為存管銀行白名單中的一員。

存管銀行白名單增至30家,出借人要謹記存管≠兜底


上線銀行存管,是平臺合規的硬性要求,至於為何要有白名單,是因為2017年12月P2P網絡借貸風險 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網貸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網貸機構應當與通過測評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

那麼,進入白名單的銀行與沒進入白名單的銀行在存管業務上有什麼區別呢?

有業內人士稱,存管測評工作按照“標準統一、質量優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有序開展,目的是促進存管銀行合規開展存管業務,解決“聯合存管”、“部分存管”、“存而不管”等問題。

從測評要解決的問題來看,平臺上線銀行存管中存在聯合存管、部分存管現象的,都值得出借人重視,因為這是不被監管機構認可的存管方式。

此外,根據《通知》要求,平臺應當與通過測評的銀行也金融機構開展資金存管業務合作。這意味著上線銀行存管在白名單的平臺才是合規的。



關於存管,出借人要避免這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存管≠兜底

在網貸行業還是欣欣向榮的時候,出借人還不慌不忙的時候,大家都很關注平臺有沒有上線銀行存管,如果平臺上線了銀行存管,出借人就會把懸在喉嚨上的石頭往肚子裡放一放,他們相信有存管就是安全的。

直到不斷有平臺出問題,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也出問題了,大家開始慌了,紛紛問:“為什麼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還會出問題?”

隨著不斷有平臺出事,出借人開始明白銀行存管的作用。一些平臺負責人跑路,因為沒有銀行存管出借人手足無措,而有些平臺負責人跑路,存管銀行的賬戶裡還凍結了一些資金。這就是銀行存管的作用,只能讓平臺的手不直接觸碰資金,並不能保證出借人資金安全。

第二個誤區:上線、簽約不分

平臺上線銀行存管之前,會先與銀行簽訂合作協議,但是這個階段平臺是還沒有上線銀行存管的,用戶充值的錢,還在平臺那裡。

有的平臺在簽約階段就宣傳與某某銀行合作、保障出借人資金安全,混淆視聽,出借人應當認真辨別。

第三個誤區:上線了銀行存管就有虛擬賬戶

要想知道資金是否進入銀行存管系統,出借人就要考慮一個問題:錢在哪個賬戶?

很多平臺雖然上線了銀行存管,但是投資人並不能擁有自己的獨立虛擬賬戶,其次,擁有虛擬賬戶的投資人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把錢轉進自己的虛擬賬戶裡面,否則平臺還是可以直接動用戶的錢。

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投資人在操作過程中如果有不懂怎麼把錢轉進自己虛擬賬戶的可以去撩平臺客服。



存管銀行責任有限


為什麼說存管≠兜底?很多出借人把銀行當成救命稻草,但是現實很殘酷。

原銀監會曾發佈了一份《關於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通知》,其中包括免責條款如下:

第一,存管銀行不對網絡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第二,存管銀行不承擔借款項目及借貸交易信息真實性的審核責任,不對網絡借貸信息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第三,存管銀行不對網絡借貸資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證或承諾,不承擔資金運用風險;第四,除必要的披露及監管要求外,網貸機構不得用存管銀行做營銷宣傳。


上線銀行存管這件事,出借人必須重視,因為沒上線銀行存管就是不合規,平臺就沒有繼續運營的可能,但是出借人也不能過分相信銀行存管,因為銀行存管只是隔離平臺與資金,保障資金不被盜刷,如果平臺想要套取資金,發佈假標就能讓資金從銀行流入平臺手中。

所以,請出借人謹記:存管≠兜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