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季《中餐廳》成就美食經營綜藝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綜藝製作寶典

看電視

通過兩季《中餐廳》的製作,王恬工作室獨特的慢綜藝創作理念和打造法則逐步成熟,從各個維度覆盤兩季節目的創作,或許可以梳理出王恬工作室的慢綜藝制勝寶典。

文 | 江來

兩季《中餐廳》收視連冠、霸佔熱搜的成績,讓王恬工作室被業界贊為最擅長美食經營題材慢綜藝製作的團隊。

無論是驚豔面世的第一季,展現出精品綜藝品相與極強話題引導力,還是乘勝追擊的第二季,打破季播節目的審美疲勞、保持強勁的競爭力,都展現出了王恬工作室在這一品類生產上的得心應手和行業領跑優勢。

真實性被空前強化、迴歸生活原貌的慢綜藝,是近幾年真人秀最為主流的創作方向。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強化人物關係與化學反應,嘉賓選得好事半功倍

慢綜藝的製作中,主創團隊可設計、預判和干預的量通常少之又少。對於多數慢綜藝而言,導演團隊所能介入的甚至僅有前期特定情境的設置,其他便交由鏡頭對自然發生的事件與細節的記錄。

《中餐廳》是去年爆發的慢綜藝熱中反響最好的節目之一,其創作過程同樣高度依賴於嘉賓的真實反應,導演能主導的幾乎只有前期選址與選角。不過,這兩個策劃因素也對這檔節目的最終呈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符合並超出觀眾期待的嘉賓與拍攝地選擇,或是王恬工作室成功打造兩季爆款慢綜藝的首要法寶。單是嘉賓選得恰到好處,就能給節目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較於其他慢綜藝,《中餐廳》還有除記錄生活之外的另一標誌性模式元素——海外經營。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五位明星褪去明星光環、共同在海外經營一家餐廳的故事框架,使得節目中的明星嘉賓之間自然建立了合夥人關係,這也給嘉賓之間碰撞出更多無法預設的火花提供了可能。

而兩季《中餐廳》在嘉賓的配搭和關係構建上都頗為用心。

第一季打出老同學重逢的情懷牌,加之不同領域的藝人“破次元”融合,構成了多重看點;而第二季在吸取第一季的成功經驗之上,選角更為聚焦,更強調嘉賓之間彼此的熟悉度和深入互動的空間。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在兩季節目中擔任店長的趙薇,儼然成了《中餐廳》這一品牌的靈魂人物,第一季中她與黃曉明的老友情,第二季與舒淇的閨蜜情、與蘇有朋的熒屏情侶重聚,都使得嘉賓在合夥人之上又多了一層關係,深層次互動的可能性和戲劇性故事展開的潛在空間隨之放大。

而“趙薇與她的朋友們”的嘉賓配置,也讓《中餐廳》形成了獨特的嘉賓標識,與其他慢綜藝品牌形成區隔,觀眾對其認知度和親切感更高。

除此之外,第二季《中餐廳》還有曾參與同一節目的“互懟姐弟”、北電同門師姐弟、兩代偶像團體成員合體等多元組合,每兩個人之間都帶有一定的關係,這是第二季選角上的獨特之處。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王恬表示,“整個人物架構,是建立在大家彼此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故事延展的基礎上來考慮的。”

而這次深挖人物緊密關係的嘗試,以及節目中不同組合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也給慢綜藝創作以新啟示:

選角的重點不應僅是單個嘉賓各方面特質的綜合考量,更應在人物關係的挖掘和建構上下功夫,嘉賓之間本身自帶親密關係、能夠形成良性互動,無疑為故事的推進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另一個前期策劃階段的重點工作——餐廳選址,則是綜合地域環境和文化特徵等多重因素後的選擇。

第一季的泰國、第二季的法國科爾馬,都具有文化差異性明顯且多元等特質,王恬工作室介紹,第二季之所以選擇科爾馬,在於這座小城處於三國交界的地方,而且是宮崎駿漫畫的原型、小鎮人民非常熱情。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而從亞洲轉戰歐洲,節目組與嘉賓都戰勝了更多困難,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也實現了促進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最初訴求。

對真實性極致追求,是慢綜藝製作最有力法寶

第二季節目中,暴風雨來襲迫使餐廳經營中斷、科爾市長馬到訪等突發狀況,成為這檔平淡敘事、節奏舒緩的節目的眾多小插曲,考驗著明星嘉賓們,也成就了頗具戲劇性的故事。

類似這樣的真實橋段,讓《中餐廳》的紀實性與真實感充分彰顯。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兩季以來,這檔節目似乎從未受到慢綜藝普遍會遭遇的“造假”困擾,無論是各種意料之外的狀況發生,還是明星嘉賓們的各種反應,抑或是明星與素人的互動,幾乎沒有人對節目中呈現內容的真實性產生過質疑。

這或許來自於王恬工作室在操刀慢綜藝時對真實感的極致追求。在王恬看來,保證所有事情都是自然發生,是《中餐廳》這類真人秀創作的基本原則。

從選角起,節目組就在有意強化真實感,選擇的明星嘉賓是要真實、自然的,習慣或擅長演是絕對不被允許的,而他們之間的好友關係,也能幫助彼此放下對鏡頭的戒備,展現出最本真的狀態。

保證最大限度真實的創作理念也延續到錄製環節。拍攝過程中,導演組依然遵循真實性高於一切的原則。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21天的錄製,更接近紀錄片的拍攝方式,節目組不做任何干預,每天的行程、菜單、分工都全權交給明星嘉賓,所有狀況也都由嘉賓自行處理、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同樣承擔重要功能素人,王恬工作室也沒有采取為放大故事性而提前進行篩選、安排的做法。節目中露面的素人都來自於餐廳營業前的電話預約,而非節目組所請來的“託”。

王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素人自主預約、前來中餐廳吃飯,而不預設,是兩季以來節目組一直堅持的。

在素人這一要素上也不願做真實性上的妥協,節目組也有自己的考量,“我們知道如果請群眾演員來 ‘假扮’,但他們畢竟又不是專業演員,會表演得很不自然,那我們為什麼要費力不討好呢?”

的確,在這樣的堅持下,節目中呈現出的素人與明星互動都毫無“演”或“秀”的痕跡。

明星嘉賓全身心代入餐廳合夥人的角色,為中外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節目記錄的素人們的點餐、等餐、用餐,也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片段。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兩方在鏡頭面前的絕對真實,也帶給觀眾的觀看體驗更強的代入感,觀眾更易於從節目中的星素互動中感受到難得的平等與溫暖。

節目中曾記錄下一個多次前往中餐廳卻始終未能用上餐的老人,合夥人們見老人抱著對中餐的濃厚興趣屢次在餐廳門口徘徊,卻因後續五天的預約都已排滿又無法為老人破例,最終只能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八寶茶、糯米粽以及簽名照片等作為禮物,向老人表達謝意和歉意。

這一畫面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在體會到《中餐廳》對預定製和真實性的堅守的同時,也從合夥人的暖心舉動中感受到中餐廳的人情味。

在內容打磨中成長,破解季播綜藝迭代創新難題

兩季的《中餐廳》,令王恬工作室對這類美食經營真人秀的駕馭能力得到業界的一致認可。

在有序又不失精彩、溫情與緊張兼備的海外經營故事中,弘揚中華美食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初心不變,而品質、細節又有一定升級,從兩季節目中,不難看出王恬工作室慢綜藝創作上的成長和對季播綜藝迭代創新的思考。

例如,第一季的明星嘉賓搭配強調新鮮感,對於嘉賓的彼此關係未做過多考量,而第二季在選角時著重強調了嘉賓之間自帶的關係。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在王恬看來,互動關係是比咖位、人氣等更重要的因素,“我覺得只有很熟的朋友,大家才能夠彼此很快的達成默契。因為本來就只有二十天的時間,大家一起來經營餐廳,如果還需要陌生人之間的磨合的話,是不利於這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和鋪陳的。”

包括飛行嘉賓的邀請,也都注重與中餐廳合夥人之間的熟悉度和過往交集,“皇阿瑪”張鐵林的到來,促成“還珠家族”合體,讓不少觀眾追憶青春;“鄉下親戚”楊子姍、包貝爾曾與趙薇合作導演處女作《致青春》;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第一季合夥人黃曉明的迴歸,則讓兩季節目有了更強的連續性,也滿足了第一季忠實觀眾第二季節目難見黃曉明與趙薇鬥嘴的遺憾。

從節目效果來看,這一轉變十分奏效,以趙薇為核心,強調每個嘉賓之間的多元互動關係的選角思路,為整季趣味性濃厚的故事奠定了基礎。

此外,從節目的節奏、氛圍上看,第二季更直抵慢綜藝的樣貌與精髓。

如果說第一季更側重於對海外經營的摸索、嘉賓們從手忙腳亂到逐步探索規律是故事重心的話,那麼,第二季在有了一定經驗的趙薇店長的帶領下,合夥人的餐廳經營更輕車熟路,明星嘉賓更快進入到了合夥人角色之中,並迅速擔起經營一家中餐廳的重任。

而二十天的經營也更有了慢生活模樣。合夥人們甚至有了更多“自娛自樂”的空間以及體會法國小鎮的浪漫與愜意的機會,相應地,觀眾通過觀看節目也獲得了更強烈的治癒和解壓效果。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趙薇在第二季與黃曉明重聚時曾說,“沒有第一季那麼累”,嘉賓們的表現的確都更為自在。這樣更“慢綜藝”的氛圍營造和情緒傳達,既得益於資深合夥人趙薇的經驗積澱,也來自於王恬工作室在這類節目節奏把控、故事講述上的愈加遊刃有餘。

在慢綜藝中後段敘事動力不足、觀眾疲態加劇這一典型問題的解決上,王恬工作室在第二季也做了更多努力。主廚日、休息日等特別設置,保證了嘉賓多樣化功能的發揮、避免明星嘉賓角色的單一,也有利於故事的豐富性表達。

另外,第二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上更為用心。如中國傳統小吃日,專門開闢了邀請顧客親自參與小吃製作、將傳統小吃推廣到海外的特殊活動;

節目錄制期間正逢端午節,合夥人又用休息時間擺出攤位一邊售賣粽子,一邊推廣端午傳統文化知識,併成就了眾多身處異國他鄉的華人一同吃粽子的溫馨畫面。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這使得《中餐廳》合夥人身體力行做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播者,讓法國人更加了解中國、愛上東方味道的節目打造目標進一步實現。

將第一季已獲得不俗反響的慢綜藝品牌,推向更高品質和更受歡迎的位置,在保證原汁原味的慢綜藝內容輸出的同時,為觀眾提供新鮮觀感,並不是件易事。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而王恬工作室憑藉愈發純熟的慢綜藝把控力和季播品牌升級創新力,圓滿完成了這一任務。

兩季高品質節目為王恬工作室貼上“擅長美食題材真人秀的優質團隊”這一標籤後,工作室也將繼續在記錄美好生活、表達真善美的創作之路上展開有力探索。

“王恬工作室成立時的初步定位就是 ‘美好生活工作室’,主要研究 ‘能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 ‘真誠而美好’系列節目課題。”王恬曾這樣介紹王恬工作室的定位。

而秉持這一初心的王恬工作室,未來仍將沿著這一方向,繼續推進聚焦包括美食在內的美好生活題材慢綜藝創作,其接下來的作品令人期待。

两季《中餐厅》成就美食经营综艺第一品牌,探析王恬工作室慢综艺制作宝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