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對談:齊魯鞋城-卜凱|一位能量驚人的CEO

牛人對談:齊魯鞋城-卜凱|一位能量驚人的CEO

作 者:東哥 東哥鞋業

牛人對談:齊魯鞋城-卜凱|一位能量驚人的CEO

訪談小組

牛人說

臘月二十後,我慣例性的去拜會齊魯鞋城CEO卜凱先生,就是這一次徹底改變了我對他的認識,思想深刻,許多問題頗有見地。他告訴我,我送他的《商業的本質》這本書,一年來他讀了五遍。

過年的時候我發了一個願,要用若干年去採訪100位牛人,好讓身邊的人真正能感受到牛人的過人之處。初步列了四個人選:

軒美詩集團小馬哥

齊魯鞋城CEO卜凱

山東三生醫藥左東家

青海金佰川大當家李秀業

原計劃先從小馬哥開始,小馬哥建議我先從採訪行業的旗幟性人物—卜凱開始。

卜凱其人:79年出生的他,現在是山東最大的鞋城齊魯鞋城CEO。

年近不惑,掌管一家500人的企業。

不談宏觀 中觀 微觀

而要從本質來思考問題

我一直覺得卜凱先生是很有宏觀視野的,所以很好奇這種宏觀思考問題的視角是怎麼形成的,結果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並不在意從什麼觀出發,更多地是去思考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海底撈考核店鋪績效的切入點不是從翻檯率開始,而是從員工的滿意度開始,顧客的滿意度是透過員工來實現,硬性考核翻檯率只能讓員工被動接受,不是發自內心的服務無法讓顧客滿意,海底撈的老闆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這有悖商業常識,很顯然只有企業家才會這麼幹,企業家首先想讓自己的企業活得更久。商人和企業家的區別在哪?其中一個角度:商人的著眼點永遠在利潤上,而企業家不全是。找根性的思維成了自己面對很多問題的一種習慣。

在外界眼中他是“創二代”,也有人直接說他是“富二代”,但隨著一來二去的對談交鋒,或許會讓你從他那些嚴密的話語邏輯中,對問題的深度思考中能輕易的發現:哦,作為企業的掌舵人,他有對自己事業的清晰認識,深度思考,精心佈局;

作為一位“富二代”,他的思維和認知是他最大的財富。

79年出生,身高超過1米9他,即將迎來的是四十不惑的年齡。當我們問他:你的過往中最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他給我們講起了高三時的一件小事:因為當時學習是寄宿制,大家很少有機會可以到校外。在某天返校的路上忽然下起了雨,,他和另外兩位同學遇到一位雨中還在賣報紙的老太太,突起惻隱之心,他們湊出身上的生活費,買下了老太太所有的報紙。回憶起這件事情,他對所有細節的記憶非常清晰。

為何這件小事,卻是他認為最有成就感的事?他說這件事,讓他明白:關心別人,竭盡全力幫助別人是最幸福的事。這也直接導致他在走上工作崗位後開始形成利他主義的風格。

一件小事,卻是他價值觀的體現。他還有哪些你所沒有看到的深層觀點?他對問題還有哪些深層的思考?

本文是牛人對談第一期專訪,我們將從他的危機感、歷史觀、家庭觀、創業觀等多個角度深度解析不一樣的卜凱。

以下,我們儘量完整保留了採訪現場的原始對話,相信你們在閱讀之後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他,其實真是很“富有”。

商人與企業家

Q:之前和您有過一次深度溝通,您對很多問題有非常寬廣地視角以及深度思考。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夠獲取您寬廣視角形成的原因。

咱們先從第一個話題開始,您現在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還有一種人被稱為商人。在您看來,商人和企業家有什麼區別?

卜凱:商人和企業家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在大家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因為他們賺錢的方式不一樣,思想境界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商人是以獲取最大地利益為目的,他們的錢來得快、來得輕鬆,但是可能做不大.因為商人不願意建平臺,也沒有能力打造團隊。而

企業家不一樣,他們是長線投資,他們不僅僅是關注眼前地利益,更看重讓企業活的時間更長,願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就是商人和企業家背後的價值觀不同,企業經營的目標、方向也就不同,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尊重企業家的原因。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花天酒地的商人, 租個高大上的辦公室,文玩字畫、裝修很奢華,但是很少看到其他人,因為商人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他們不會去培養團隊,他們走的都是短平快的方式。而企業家賺錢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去成長成功,所以企業家更需要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更具有危機意識、成長意識。

市場越來越規範,信息越來越透明,經營的目標和方向越來越是挖掘行業的本質,重視市場規則,尊重消費者。企業本身團隊的培養也將是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所在。齊魯鞋城現在面臨的關鍵問題,就是團隊建設的不完善,部分地方出現了坍塌。我最近也是在不斷的思考調整這個問題。

活的長一點,而不是賺的多一點”,只有這種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商人才能過渡到企業家。所以一個真正優秀的企業家,他必須經受商人的歷程,具有商人的商業眼光,但同時又不受商人的思維所侷限,只有這樣的商人才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

危機感

Q:您在總結“商人”和“企業家”區別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您有很強的危機意識,這種從危機的視角進行觀察和思考,您是如何形成的?

卜凱: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一是我個人偏向悲觀主義者,二是喜歡讀歷史書。

悲觀主義者相對樂觀主義,往往會看到成功的代價,也會看到機遇的風險。所以會更謹慎的規劃自己的事業,更客觀的選定真正適合自己的目標。悲觀主義者的危機意識會比較強,會經常思考,會評估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不是超過了自己的極限。

人生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感。

平時我喜歡讀歷史類的書籍,經常把我們個人和現在做的事情放到歷史大背景下對比,顯得就是那麼渺小。人類歷史幾萬年,無數偉人接踵登上歷史舞臺,無數王朝不斷興起、滅亡,所有這些在歷史地大潮中都是滄海一粟,成為後來歷史中的一段記憶。

回看歷史,再看現在,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侷限性。一般我看待事情是從兩個方向去思考:一是理智,不要出現極左或者極右的情況,二是要看本質,要儘量往深裡去思考,思考出現這個問題的深層次本質原因。

我經常思考鞋城現在的問題,一個角度就是要跳出鞋城來看鞋城,而不是釘在問題本身,那樣思考的問題就很淺。喜歡多問為什麼,這是我的一個思維習慣。

歷史觀

Q: 您在總結自己的危機意識時,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您喜歡讀歷史書,您經常讀哪個時期的歷史?您持有一個怎樣的歷史觀?

卜凱:我最感興趣的是戰國和明清,這兩個歷史階段充滿了衝突和碰撞。我個人不太喜歡唐詩宋詞,唐宋太平盛世,這個階段的作品內容一般都是寫景寫情寫風月。風花雪夜,無病呻吟。

看待歷史,首先我認為歷史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複雜的心理變化,歷史是用一個個很小的時刻拼湊起來的。所以我比較喜歡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戰國和明清,從那段歷史,我能看到今天商業上的不確定性以及變幻無常的市場環境。

其次看待歷史問題要考慮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要善於從時間緯度看待歷史的更替變換。把眼前的事情放到大歷史背景下,往往都是那麼渺小。啟發我看待企業,看待朋友要以更大的格局面對,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不能把錢看的太重,要看的遠一些。

歷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東西,要相對的去看,樹立起辯證的歷史觀。

這對於我經營企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自我總結

Q:剛才在有關“危機視角”這個話題中,可以感受到您特別善於深度思考,同時能夠不斷的總結自己。許多企業家都有自己的總結方式,您一般採用何種方式進行自我總結?

卜凱:我認為總結無處不在,自己沒有特別固定的總結形式。行、走、坐、立都可以進行總結,辦公室、家裡都是很好的總結場所。

曾經一段時間我很焦躁,我跑到海南、四川等很多地方,希望讓自己靜下來,能夠思考。換了很多地方,後來發現根本沒用,不是環境換了,你的心就能靜下來。

後來我總結自己,心定下來了,在哪都可以總結。佛講頓悟,如何才能頓悟?我認為只有時時刻刻不斷去修,不斷去感悟,才有可能頓悟。自我總結也應該是時時刻刻進行的,不要講究外在的形式。

形式主義

Q:剛才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您對“形式主義”的反對,但是現實的社會大背景下,您又不得已與很多形式主義妥協。您是如何看待形式主義?又是如何做平衡的?

卜凱:剛才談的總結自己的方式,如果必須要求自己有一個固定的總結形式,那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形式主義。這種形式主義,一是自己要能意識到,二是能夠主動去改變。

這種形式主義,在我們自身成長過程中,企業管理中經常看到,可我們有時卻很難察覺到,而很多形式主義,個人也是沒辦法改變。

在大的社會背景下的形式主義,往往與個人內心是衝突糾纏的,例如逢年過節的例行走動,沒有必要的聚會等等是無法改變的。對待這些,我一般是進行分類整理,能推掉推掉或者委託別人代理,儘量為自己騰出時間。

我們沒有辦法杜絕形式主義,只能改變自己,改進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作風,盡力去平做平衡。

牛人對談:齊魯鞋城-卜凱|一位能量驚人的CEO

訪談中

佛與修行

Q: 從和您的溝通中,以及辦公室的裝飾,可以感覺到您對“佛”有自己的理解,您是如何看待“佛”?

卜凱: 是的,辦公室裡我擺放著兩尊“佛”,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它們能讓我安定下來。

身邊的很多人信佛、拜佛,每年都會很虔誠地去五臺山、普陀山,可很少思考我們到底該如何拜佛?拜佛到底是為了什麼?似乎有人把拜佛當作一樁交易,我燒香上供了,佛你就要保佑我。

我個人認為拜佛其實重要在拜的過程,如果心裡沒有佛,僅僅是停留在拜佛的這個形式或者結果上,那這樣的拜佛是否還有意義?

我也經常去普陀山,從我決定出發的那一刻開始,拜佛也就開始了。去普陀山的路不是很好走,沒有直達的飛機,也沒有高鐵,需要先到寧波或上海,然後自駕或轉車再跨海過去。這個曲折的路程,其實就是拜佛的心路。

人都需要信仰,真正的信仰發源自內心,從道德層面去改變一個人。我敬畏佛,敬畏佛從本心行善,其實這也是對我自己內心的敬畏。

家庭

Q:前面和您從事業、歷史、佛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溝通,家庭也是一個企業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您是如何看待愛情和家庭的?

卜凱:有句俗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我認為家庭有很強的文化屬性,注重的應該是彼此之間的融洽,而不是形式,融洽的基礎是價值觀。

夫妻一場其實就是一段修行的過程,整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磨合調整。這個過程就像爬山,終點是山頂,志同道合是出發的基礎,控制好速度,保持好節奏,相互扶持,共同前進是雙方在前行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孩子是夫妻之間非常重要的紐帶,能有效地幫助控制彼此的節奏。

不要對望,要凝視。我認為這對於夫妻之間感情的維護非常重要。彼此對望,往往看到的是對方的不足,容易產生各種不滿;雙方凝視前方,看到的就是目標,方向,就能彼此鼓勵,攜手前行。

對於愛情,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痴情男女,痴男怨女,願意在感情中付出很多。前段時間我的一個侄子問我該如何談戀愛,我說很簡單,願意一塊兒吃、一塊兒玩、一塊兒聊天就可以。

愛情很神聖,其實我認為更應該通過日常的生活來體驗。吃是每個人的生活基礎,玩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所在,聊體現的是彼此的價值觀。都說志同道合是愛情的基礎,如何體現?吃、玩、聊,這些最生活的內容很容易展現出來。

兩頭冷靜 中間瘋狂 不幹挺自己絕不罷手

創業觀

Q:嚴格來說您現在應該也是出於創業階段,您是如何看待創業這件事?對年輕人創業您有什麼建議?

卜凱:每個人都是處於不同的創業階段,特別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很多年輕人走在了創業的道路上,有幾點,我想特別提醒給創業者。

首先,我認為創業是一件好事,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這需要無限的野心和體力。想創業第一步就是要想清楚願景。

其次,要把創業當成一種經歷。以一顆過程的心來看待創業,而不要以成敗的心,也就是能夠輸的起。

最後我認為創業要有基本的創業精神。

愚公之力,夸父之心,精衛之嘴。這個精神首先要像愚夫,不達目的不罷休,肯下苦功夫笨功夫;其次要像夸父,有清晰的目標,為了目標能夠持續的堅持,不斷的前行;最後要像精衛,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能夠經得起折騰。

創業既要理性,又要感性。就像過馬路,過之前要仔細觀察好環境,看準燈,過的時候要快,不能拖延。創業也一樣,兩頭要冷靜,中間要瘋狂。開始要冷靜思考,把自己、合夥人、市場、用戶、商業模式等等都要仔細分析。成功或者失敗了,要認真總結,分析整個過程。而這期間要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敢拼,敢做,不要有太多的顧慮,不斷往前衝。

牛人對談:齊魯鞋城-卜凱|一位能量驚人的CEO

事業觀

Q:和您溝通了很多您個人的思考,觀點,很受啟發。再和您溝通一些有關您現在的企業。首先在山東鞋業市場,有一些做的非常好的自主品牌,咱們齊魯鞋城在支持自主品牌方面有什麼規劃?您是如何定義鞋城與業主之間的關係?最後,能是如何定義齊魯鞋城,它的方向應該是哪裡?

卜凱:是的,山東有很多鞋業品牌做的非常好。鞋城現在有四百多家業主,如何支持這些品牌,以及更多的鞋業品牌,我們現在正在執行和完善一套綜合的星級評價體系,包括:業主星級評價體系,員工內部動態管理體系,誠信體系。

這套體系是把誠信看成最重要的指標,不以銷售額為衡量標準。基於這套體系,我們正在籌備組建“山東鞋業基金”,對體系內的優秀企業、個人,進行資金、管理、品牌、場地等系列的支持。

我一直堅持鞋城是大家的鞋城,只有雙方,多方共贏,強強聯合,才能彼此共同發展好,共同成長。鞋城現在有很多功能,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功能是服務。把服務做好,應該是鞋城最根本的工作,為此我們有客情服務中心。

鞋業商會有三個尊重的精神: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規則。其中尊重自己是基礎,何為尊重自己?是能夠從人性出發,看到自己的優勢以及不足,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尊重自己,是尊重自己的內心,而不是感受外在形式。

在鞋城裡,我把尊重看的同樣非常重。大家都是一個產業鏈上的環節,在價值衡量上沒有高低。所以我們和業主之間要彼此尊重,業主之間也一樣。只有彼此尊重,在一定規則之下,大家才能減少衝突,有效平衡大家的利益。

鞋業有基本的六大產業鏈,齊魯鞋城主營業務只是做了產業鏈中的物業出租這一環。鞋城既然是大家的鞋城,我就要把這個平臺搭好,除了基礎的服務功能之外,還要不斷在業主群、消費者群這兩端不斷努力,能夠逐步形成以鞋城為出發點的鞋業生態圈,對整個產業鏈能夠進行反哺,大家都能共成長!

成就感

Q:回看您的過往,再看您的現在,外人看來您已經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過往中,最讓您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您希望外界如何評價您?

卜凱:別人能說我正在幹正事,我認為這就很好。我不希望外界對我有什麼過多的評價。企業乾的是正事,人乾的是正事,這就是我希望的。

至於成就感的事情,高三時候的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寄宿制,很少有機會可以到學校外。某個下午,他和另外兩位同學溜出學校打遊戲。回學校的路上,下起了雨,遇到了一位賣報紙的老太太。突起惻隱之心,他們買下了老太太所有的報紙。

回憶這件事情,不是多大的事,但是從那個時間開始,我感受到發自內心地關心別人,能夠竭盡全力地幫助別人,這是一種幸福。

現在物質極度富足,但是快樂卻少了。很多人丟失了內心的東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慾望太多。

何為成就感?首先要做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人,讓自己對人生有控制感。其次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成就感我認為是建立在挖掘到自己的天賦。

很難想象、在齊魯鞋城隱藏著這麼一位思想深邃的CEO。才情、志氣、對歷史的酷愛,自我修煉;完全無法和這個行業結合起來。

最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能量驚人的CEO,對企業的思考和掌控,讓我們像驚歎他的才華一樣哇塞。

採訪結束,我在想,這樣的人也許是這個行業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