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來源:思想思潮(ID:sxsc2018)

01


10月2日,國慶長假的第二天,我再一次重溫了《肖申克的救贖》,這是我第三次欣賞這部豆瓣評分歷史第一的影片。

大學時第一次欣賞這部影史最佳時,帶給我的內心震撼久久未能散去,由此我寫了我的第一篇影評。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它們的每一根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出自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最佳電影或最佳音樂,後來我才明白那些“最佳”其實不是作品本身旋律或歌詞獨一無二,而是深耕於每個人心中的執念,或平靜或執著,或喜或悲,那些時光渲染過的特殊時刻,連同這些經典一起,成為了每個人心目中的專屬存在。

而我心目中那部專屬作品非雅尼的《with an orchid》莫屬,我把“聽一次雅尼的現場音樂會”列入了我的人生夢想清單之一。

雅尼是一名靈魂創作者,他說:“你不必在高山之巔俯瞰風景,也無需在草地上久坐。說真的,我最鍾情於黑暗。我有很多作品都是在地下室完成的。那裡沒有窗戶,很暗,也很靜。靈感總能到來。”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11年前,我在經歷了中學6年的煎熬和墮落之後,迎來了意料之中的高考失利。而那年暑假的某天夜裡,我突然頓悟了我的人生不該這樣荒廢下去。

那年的夏天,無意間遇到了yanni的《with an orchid》,無意間觸及了我的靈魂深處,那份揮霍生命的懊悔和自我救贖的強烈渴望。

那個暑假,《with an orchid》在我的小音響裡不斷單曲循環,我用它來激勵自己實現浴火重生。

往後四年,我開始了漫長的自我救贖之路。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大學裡,有兩次聽到有其他同學在聽《with an orchid》,一次是聽到某同學設置的電話鈴聲,他後來成為我最好的朋友之一,畢業後他選擇了去美國生活,我們還經常保持聯繫;

一次是隔壁班的班長站在走廊邊獨自欣賞著手機裡這曲天籟,我聽到後便主動上前搭話,他說:“我每次聽這個音樂時,感覺能放空自己,特別享受。”

之後,我聽過無數美好的純音樂,但它們都不是《with an orchid》。直到現在,《with an orchid》依然是我歌單裡必不可少的存在。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在影片《美麗的心靈》裡,小約翰·福布斯-納什患精神分裂症後,幻想自己有一名叫查爾斯的室友,與其他人不同,室友查爾斯認可他、理解他、鼓勵他。

《with an orchid》,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查爾斯。



02


人生如戲,又如音樂,每一個生命瞬間都有它的專屬音符。

2018年上半年,經歷了對公眾號和自媒體的探索,經歷了工作變動的忙碌,日子變得充實了起來。

不管做什麼?都全情投入,也就不留遺憾了。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自媒體探索那段時間,我一個人擔任著公眾號的徵稿、審稿、排版、發佈、推廣等一系列工作,白加黑五加二地上班又運營公眾號,我的創業夥伴說我效率極高,正副業都可以兼顧,其實都是心底的熱愛在驅使著。

那時候,我同時運營多個資訊平臺,令我自豪的是,每個平臺我都小有成績並有至少一篇爆款文。我將自己的很多想法付諸實踐,也認識了一群皮囊好看靈魂有趣的小夥伴......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我的創業小夥伴,智簡書吧燕主編對新事物的投入程度和飽滿的熱情給了我很大啟發,與她一起共事總能讓我覺得特別有力量。2018年下半年她去了新西蘭,我祝福她在新的地方有更美好的遇見~

我的作家團隊同樣很優異,他們打開了我看世界的角度,原來生活可以存在多種不同的美,可以有多維度的價值考量。

rain,去年年底斬獲單位兩項大獎後,霸氣地辭了職,並在全新的領域裡繼續證明和實現著自己的價值,讓我明白了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不在於物質和金錢的滿足,而在於自我實現~

痴迷古文學的塵杞,在她的作品裡展現著自己的文學天賦和和深厚功底,生活中又是招人喜歡的團寵,得到的讚美更多她愈加的謙虛,她說:“小時候我考試得了高分,我的父親會心疼並讓我不用那麼用功,他會給我零花錢讓我多去找朋友玩耍,去開發不同的興趣愛好。”

創作效率極高的徐栩,正準備開啟自己的義教之路,她的夢想是在新媒體行業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一次我決定提高她的稿酬,她說我的平臺還未盈利應該節流,我頓時很感動。

曾在瑞士讀書和常年周遊世界的顧公子,她的作品總有乾貨又能讓人耳目一新。

還有我的很多團隊成員,我的朋友,當我在堅持做一件對的事情的時候,每次找他們幫忙,他們總會第一時間響應。

所有的那些幫助和支持,我都銘刻在心中。一路走來,我珍惜我的每一份遇見,感恩每一份幫助。



03


2018年第二季之後,我的工作有了新的變化和新的挑戰,忙碌的日常使我無法再全身心兼顧我的公眾號。

前幾天北京的好友問我最近公眾號的近況,我表示很慚愧這半年沒有兼顧好,她說,“結局最終如何它不是目的,目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有多麼享受,有學到什麼東西,有什麼進步,這應該也是你的初衷,只要初心、初衷實現了,那就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是啊~不是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要有滿意的結局,相比於結局,有時候過程帶給人的感受才是畢生難忘的。

2018年7月之後,我在單位連獲三項榮譽,事業處於上升期的時候選擇了離開,選擇了去一個創業型公司,原單位的老總在聽到我離職的申請後,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第二天他專程來看我並表示理解我的選擇,後來一次偶爾機會他見到了我的新領導,他不遺餘力地推銷和稱讚了我。


生命旅程的意義在於遇見,不在於走了多遠~



雅尼曾說:“我取得成功用了很長的時間,儘管很多時候連生計都難於維持,但我並不在乎。創作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創作的過程是我人生的最大樂事之一。”

我希望我也能像雅尼一樣,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次嘗試,不執著於財富和物質的提升,更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靈魂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