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降准但資金價格可能難再下台階

10月15日,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將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釋放的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將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認為,央行此舉釋放了維護流動性寬鬆的政策意圖,希望通過降低銀行體系整體資金成本來促進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支持。同時,也可一定程度上穩定國內的市場情緒。但另一方面,央行也重申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和不搞“大水漫灌”。

從量上看,2018年7月繳稅高峰金融機構財政存款變動規模為1.17萬億元,10月稅期這一變動為1.05萬億元,與繳稅規模相比,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或能大致對沖,但恐怕難以令資金價格再降一個臺階。必要時央行仍可能需要通過加大流動性投放來維護資金面平穩(7月降準後央行仍在7月23日額外投放了5020億元MLF,10月會否進行類似操作值得關注)。

此外,國慶長假期間美債利率大幅上行使得全球新興市場巨震。儘管央行宣佈降準,但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中國國債收益率保持平穩,並未隨美債利率大幅上行。在高挺看來,此次降準對A股的短期情緒提振或受制於外圍市場的表現,因而效果並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8日陸股通淨流出高達96億元,外資一直偏愛的消費板塊也隨之大幅下跌。但不必對外資單日的大幅淨流出過度解讀。陸股通因國慶假期暫停一週,海外投資者有調倉以應對市場波動的需求。因此,過去一週的淨賣出被累計至一個交易日,使得單日的外資淨流出顯著放大。

中長期來看,國際指數納入A股(例如MSCI和富時)會為A股帶來大量外資淨流入。如果MSCI把A股納入因子由5%上調至20%且同時納入中盤A股,屆時整體A股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將增至3.4%,或為A股帶來700億美元的外資淨流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