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報》點讚龍港新城——以生態優先謀劃濱海新城

2018-10-11 00:00 | 中國海洋報

10月9日,《中國海洋報》專版刊登了《以生態優先謀劃濱海新城》一文,詳細介紹了龍港新城如何以生態優先發展濱海新城,力圖打造產城人和諧發展的山水生態城……原文如下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龍港新城俯瞰示意圖

在地處我國東海之濱、鰲江出海口南岸的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鎮,有一座從海塗上崛起的濱海新城——龍港新城。

從一片荒涼的灘塗上起步,短短十幾年,龍港新城就從無到有,逐步壯大,向著生態型、低碳型、智慧型、宜居型的現代化濱海城區的目標不斷前進。9月12日,《中國海洋報》記者走進龍港新城,感受這片正在崛起的投資興業熱土的魅力。

“老改革”遇到了“新瓶頸”

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龍港絕對是一個不能繞過的名字。這一原本只有5個小漁村的浙南閩北小鎮,以溫州人特有的“敢想、敢幹、敢闖、敢為人先”的開拓進取精神,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20世紀80年代,龍港建鎮之初,就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土地有償使用、戶籍管理制度和發展民營經濟三大制度改革,吸引了大批周邊鄉鎮農民來此落戶定居。龍港鎮由此成為我國農民自費建城的樣板,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

從小漁村到小鎮再到強鎮,龍港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頗具代表性的我國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龍港鎮戶籍人口已由改革開放之初的6000人,增長為37.8萬人。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277.08億元,工業總產值488.4億元,財政總收入22.71億元,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鎮第18位。

龍港,這片最先被改革開放春風吹拂的大地,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連續跨越。

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規模與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日益捉襟見肘的城鎮空間,讓發展正酣的龍港鎮遭遇了瓶頸。

據蒼南縣龍港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黃文友介紹,蒼南自古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土地資源本來就較為稀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原有城市空間佈局不盡合理,人多地少的發展困境愈加突出。

目前,只有16平方公里的龍港鎮老城區已擁擠了20多萬的人口,交通、教育、醫療、文體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經濟發展遭遇掣肘,企業用地難、產業集聚不足、人才留不住等問題日漸突出。

走在龍港鎮老城區,感受最為直觀的就是交通難。老城區道路大多狹窄,即使不是早晚高峰期,各式汽車和三輪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擁擠在一條行車道上,熙熙攘攘,擁堵不堪。

交通擁堵久治不愈,城市空間佈局難以優化,經濟社會發展限制重重,倒逼龍港鎮開始尋求發展出路,城市轉型與空間拓展已迫在眉睫。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中央商務區

五大優勢助推龍港新城崛起

20世紀初,龍港人將尋找出路的目光聚集在了毗鄰老城區的東南方向,那裡的一片自然形成的鹽鹼灘塗——江南海塗,成為承載龍港轉型發展的希望所在。龍港鎮推動新城建設的步伐逐步開啟,並不斷加速。

2002年,江南海塗圍墾工程正式列入浙江省灘塗圍墾總體規劃。2005年,項目用海獲得國家批覆。2007年,正式開工。

歷經十多年的建設,龍港新城拔地而起,逐漸成型。一座西起時代大道、東至東海岸邊、南至崇家岙港區、北至鰲江南岸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呈現在世人面前。

作為蒼南縣實施“雙海雙區”戰略主陣地,龍港新城集聚土地資源、區位、港口、能源、環境“五大優勢”,佈局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區、港口經濟區、現代農業綜合區和新城拓展區“五大區塊”,力圖成為溫州南部城市建設、發展升級的新亮點、新標杆。

據蒼南縣龍港新城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仕亮介紹,龍港新城集聚的五大發展優勢,有力推動了新城建設。

土地資源方面,2008年編制通過的《蒼南臨港產業新城總體規劃》顯示,龍港新城106.8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中,圍墾區面積為2956.94公頃(44354畝)。其中,圍墾堤壩用海面積1383畝,農業用地約4404畝,圍墾建設用地約38567畝。

區位優勢方面,龍港新城位於鰲江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即將通車的甬臺溫高速複線、228國道貫穿新城,正在建設的溫州輕軌S3線在此設有站點,建成後將在結束龍港鎮沒有高速出口歷史的同時,將龍港新城與溫州、瑞安等城市快速連接,形成半小時生活圈。

龍港新城內,直通蒼南縣城的靈海大道橫貫東西,即將全線貫通的世紀大道連接南北,構成了龍港新城縱橫交錯的城市交通脈絡。

港口優勢方面,龍港新城擁有崇家岙、舥艚兩個作業區。尤其是正在謀劃中的崇家岙,作為蒼南、平陽、泰順三縣唯一的萬噸級以上出海通道,建成後將成為浙南地區大中型綜合性萬噸級商港,成為溫州南部商貿物流集散中心。整個崇家岙港區建成後將會更加有力地拉動龍港新城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龍港新城周邊的宜山、錢庫、金鄉等工業重鎮,城市化發展步伐較快,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服務業配套較為健全,使得龍港新城擁有比較廣闊的發展腹地和產業與人口集聚基礎。華潤蒼南發電廠落戶龍港,則為新城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和供熱保障。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

新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優先

一座城不僅要有樓群廣廈,更要有碧水綠茵。黃文友說,早在規劃之初,龍港新城就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以“海湖互濟、河湖相通、水系自然、水城交融、人水和諧”為生態建設目標,規劃了月湖、翠湖、中心湖等各類湖體公園,力圖打造產城人和諧發展的山水生態城。

站在龍港新城最外圍的防潮堤壩上,海風清徐,放眼向外望去,一片廣袤無際的灘塗鑲嵌在海岸邊。灘塗上,插滿了一排排養殖所用的木杆,成群的白鷺展翅飛翔。北面一片片新栽種的紅樹林綠蔭婆娑,搖曳生姿。

幾個“討小海”的當地漁民正一腿跪在“泥馬”上,一腿撐在泥巴里,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移動著,不時停下來挖出泥螺、蟶子等灘塗海產。

一位漁民告訴記者,今天他挖了三四斤香螺,市價每斤約80元,半天的勞作就能賺得二三百元,這令他非常高興和滿意。而在此之前,當地灘塗海產並不豐富,也賣不上價錢。

據瞭解,圍墾之前灘塗因受鰲江上游汙水排放影響,河道水質渾濁,汙染較重。“以前這裡聞起來有一股臭味,養殖的文蛤等海產品質量不高,效益很低,很多養殖戶都被迫轉行幹別的去了。”

後來,隨著鰲江流域汙水排放治理的強力推進以及圍墾工程的有序實施,新淤漲的灘塗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海產品質明顯高於以前,很多原本離開的養殖戶又回來了。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乘著“泥馬”的當地漁民

正大農業園打造城市“綠肺”

俯瞰龍港新城規劃圖,位於城區中央的農業用地尤為引人注目,這裡擁有新城面積最大的湖泊(面積約3000畝)。隨著泰國正大集團的入駐,這裡正成為龍港新城城市發展的“綠肺”,有力提升了新城的城市品質。

2017年10月,蒼南縣與泰國正大集團簽訂框架協議,決定在龍港新城中心打造集休閒觀光體驗、安全食品供應、創業孵化基地於一體的濱海現代農業休閒體驗園。

今年9月中旬的正大濱海農業園裡,一片金黃色的水稻隨風搖曳,顆粒飽滿,豐收在望。“再過10天左右就能收割了。”正大集團副總裁李友高興地說。

正大集團在該農業園裡所種的水稻有個聞名遐邇的名字——“海水稻”。事實上,海水稻只是俗稱,它的正確名稱叫“耐鹽鹼優質稻米水稻”。這一由我國著名水稻學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水稻品種,主攻的方向是破解鹽鹼地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

據正大集團副總裁李友介紹,今年5月28日,龍港新城鹽鹼地作為我國東南沿海新生鹽鹼地代表類型,與其他四大鹽鹼地代表以及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與退化耕地同時插秧,如今4個月過去了,新栽種的海水稻即將實現當年種植當年收穫的預期目標。

李友說,由於是第一年栽種,土壤還未得到充分改良,因而產量預計不會太高。“但我們看重的是長期收益,再過三四年,經過採用物理和生物技術改良土壤,這裡的鹽鹼地水稻產量將會有明顯提高。”據他介紹,今年正大集團只在農業園裡試種了10畝的海水稻,明年計劃擴大至300畝。

據記者瞭解,除了試種海水稻,正大集團還在此試種了抗鹽鹼的油菜、西瓜等品種,未來計劃栽種更多的蔬菜和花卉品種。

據介紹,正大濱海生態農業園總投資額達20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園區定位及規劃方案,對於未來發展,李友說他們將建設正大品牌農業發展中心、歡樂海岸農場、智慧農業產業園、海田溼地公園、生態農業示範園、東海田園風情遊憩帶、龍港共享農莊七大業態,在傾力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產業鏈的同時,也將發展農業觀光旅遊,使其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觀光的好地方,助力龍港新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山水生態城。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築巢引鳳 變身投資開發熱土

產業興,則城市興。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工業集聚和推動。近年來,隨著新項目的不斷引進,企業紛紛入駐,龍港新城擔負起了老城及周邊城鎮產業升級的轉型承接,成為一塊創業創新、投資開發的濱海熱土。

永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這個隸屬於蒼南縣金鄉鎮的本地企業,在山東、廣州、深圳、上海都建有分廠,但其位於金鄉鎮的總部基地,卻因為廠區面積狹窄,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多年來我們一直期盼能擴大生產,為家鄉經濟多做貢獻。但是沒有土地可用,只能走出去建廠。”公司董事長林爾生如是說。這幾天,公司申請的50多畝龍港新城工業土地獲得批准,這讓他分外高興。“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計劃在龍港新城建立新的廠區,這將極大提高我們企業的生產能力。”談及未來規劃和發展,林爾生信心十足。

當地另一家企業豐華科技集團已入駐4年多。該公司法人代表張勇說,原址的廠房面積只有30多畝,隨著企業的發展,狹窄的場地早已不能滿足企業轉型升級需要。龍港新城的開發建設,讓正在尋找新址的他們看到了在本地建廠的希望。2011年,該企業獲得了50多畝的工業用地。

走進該企業寬敞高大的廠房,四處傳來了轟隆隆的機器聲,卻只有寥寥幾個工人在忙碌。張勇說,老廠區的車間因為場地所限無法對設備更新換代,新的廠房則全部配備了自動化生產系統,因而只需要很少的工人就能完成以前同等數量的生產任務。

“以前的機器只能每分鐘生產50米~100米的不乾膠,現在我們每分鐘能生產200米~300米。”張勇說,“龍港新城的開發建設,解了我們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

不僅是轉型承接,龍港新城致力成為溫州市大都市區南部副中心核心區的發展目標,也正吸引著周邊企業紛紛入駐。3年前,華昊無紡布有限公司落戶龍港新城。

該公司總經理林國華對記者說:“龍港新城的開發建設對我們當地企業來說是重大的利好消息,長期以來受土地制約,企業發展受限,我們一直在尋求出路。”他表示,當地土地資源普遍稀缺,很多本地企業只能外遷,但從綜合成本考慮,企業更希望建在陸運和海運兼有的臨港地區。

目前,該公司已在龍港新城建成了佔地面積約63畝的新廠房,另有佔地面積約86畝的廠區也將於明年10月竣工。“我們的新廠房距離崇家岙港區開車只要6分鐘,以後生產的貨物走海運非常方便。”林國華說。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得天獨厚的五大發展優勢,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佈局,日新月異的龍港新城,正吸引著眾多企業的入駐。

據黃文友介紹,近年來龍港新城在優化產業佈局的同時,加快推進小微園、紡織產業提升園等園區建設,並通過加快配套基礎設施,改善了園區“軟硬件”,為新城產業集聚增添了發展新動力。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入駐新城的企業數量已達到105家,2017年生產總值約20億元。2018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額達到33億元。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宏圖再展。從一片荒涼灘塗上崛起的龍港新城,正加快步伐向著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都市區的目標奮力邁進,力爭成為浙江一流、溫州領先的生態工貿濱海城區。

(原標題《以生態優先謀劃濱海新城——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龍港新城建設紀實》,原作者 周超。編輯 吳昱燊)

《中国海洋报》点赞龙港新城——以生态优先谋划滨海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