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距離高考還有23天的時間,新一批學子們就就要面臨人生一考進行專業方向的選擇,但“禪蠶學”你聽過嗎?小時候不少小夥伴都養過蠶,但都很少聽說這一專門學科,一連串的問題就來了:種桑養蠶?真的有人報考嗎?能就業嗎?

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今天小易也是一臉懵逼發現還真的有這一門專業,帶著一連串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傳承百年的老專業。

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現狀不足百人 無人問津

據梨視頻消息稱瀋陽農業大學開設蠶學專業近60年,專業不足10人。

其實去年報考季也有相關消息,山東農業大學蠶學專業已有百餘年曆史。早在1906年,山農的前身山東高等農業學堂在創建之初,蠶學專業就是當時開設的3門學科之一。但時至今日百年曆史的專業——蠶學,全系學生人數不足金融、法律、英語等熱門專業一個班。

更有甚者因為調劑的原因拿到通知書才聽說蠶學這個專業,根據山農的政策,大一隻要不掛科,就允許在大二轉專業,不少學生讀完大一就轉系了。就2014級來說,之前有23個學生,讀完大一就只剩13個了。而使得這一專業更加式微。

什麼讓國之業日漸式微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古詩詞中時常會出現關於蠶桑行業的描寫,無論描寫勞動人民的勤勞或是艱辛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絲織業的發達。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更是彰顯大國之風,至新中國成立後,紡織業依舊佔據經濟領域主導地位。

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蠶業,走到如此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並不是原因不是單一的。

外因:

舶來品充斥市場生活物質結構開始重大的調整,傳統絲綢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比重日趨下降。另印度、巴西等國加入競爭,中國產品的價格只能走低。導致我國的蠶業養殖規模逐漸萎縮,與養蠶專業對口的絲綢企業效益也不算好,導致該專業逐漸淡出公眾視線。

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內因:

一方面栽桑養蠶是明顯的種養結合模式,下半年無桑葉,蠶寶寶只能養春秋兩季。使得勞動力無法固定,客觀上導致蠶農流失到其他行業。

另一方面目前養蠶缺乏技術支持,難以做到“專”“精”還是個苦差事,很多年輕人情願外出打工。

其次許多家長及考生都是談‘農’色變,尤其是一些農村的考生,家長就盼著自己的孩子考一個好大學,讀一個好專業,以後有一份好工作,徹底與‘農’字劃清界限,不願意孩子填報與‘農’相關的專業。

 蠶業就業如何

蠶業這門又古老又冷門的專業,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雖其名為蠶但是可以從事的工作很廣,如:栽桑養蠶、繭絲加工、蠶業資源調查及桑蠶副產物綜合利用、蠶業經營管理及絲綢貿易等方面的工作。

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專業,你聽過嗎?

雖薪酬也是堪憂,不過就業率倒確實收穫了一致好評,而且專業對口的單位也很多都是事業單位,容易進事業編制。

不過至於用大學四年去學蠶學值不值得,也只能自己衡量。但對於那種軟體動物恐懼症可就愛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