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製藥「50歲」正青春 中國藥企「常青樹」的不老祕訣

齊魯網臨沂10月10日訊50歲生日,100億產值,超過百分之十的年增長率,本該觥籌交錯、舉杯暢飲的時候,但沒有紅毯慶生,醉意迷離,有的是深入歷史的冷靜尋找和超前謀劃的戮力變革,這是魯南製藥的風格。

鲁南制药“50岁”正青春 中国药企“常青树”的不老秘诀

誰會想到,當初起始資金只有2萬元一家小校辦工廠能有如今完美的蛻變,不但成為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五百強、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強,中國醫藥工業30強企業,更將“中國良藥”送到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乃至送到美國、以色列,送到日本、印度,乃至送到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擦亮了“中國創造”的招牌。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節點上,以時間為縱軸回望魯南製藥的創業路具有濃重的現實意義:他從哪裡來?經歷過什麼?風風雨雨半個世紀,這家中國藥企“常青樹”的不老秘訣是什麼?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角度。

如同詩人艾青所言:“人生的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時勢造英雄,幾個關鍵步驟的選擇,塑造了魯南的DNA。我們聚焦於這幾個關鍵步驟,試圖還原歷史。而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鲁南制药“50岁”正青春 中国药企“常青树”的不老秘诀

牛棚裡誕生校辦工廠 “知識分子”底色是魯南標籤

“我們公司最初的故事沒有草臺班子,而是帶有濃重科技底色的校辦工廠。”魯南製藥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的這句話很準確。

在缺醫少藥的年代,一盒藥是“救世主”般的存在。誕生於1968年盛夏的山東郯南勞動大學制藥廠(魯南製藥前身)便面臨著這個背景。

那個年代,幾名大學畢業的幹部在郯南勞動大學的牛棚裡,討論著創建一個藥廠,拯救蒼生,這些知識分子身上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兩個月後,一件《關於郯南勞動大學籌建制藥廠的報告的批覆》,同意郯南勞大籌建藥廠,由地區投資2萬元,用於購置生產設備。這是所有故事的開始。

以批覆之日為源頭,一年後,山東郯南勞動大學制藥廠生產出第一批註射用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再半年後,國家工商局對其正式核准發證。這也意味著用一年半時間,一群沂蒙山區的知識分子憑著自己的專業知識“捯飭”出了藥品並拿到了“準生證”。這是何等效率!

知識分子辦廠畢竟不一樣。梳理魯南製藥前20年的發展史,有兩個詞表現得非常突出:一是情懷,另一個是專業。可以佐證的事實是: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後,藥廠為地震災區提供大量的止血芳酸、安痛定、葡萄糖等藥品;兩個月後,全省第一個診斷用藥造影劑----泛影酸在這裡試製成功,1978年投入批量生產。

在魯南製藥,到底誕生了多少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個(支)?我們沒有統計過,但按照該公司提供的數據,“魯南申請國內外專利1169件,已獲授權專利659件;PCT(專利合作協定)申請27項,進行中的國外申請77件、已獲國外授權41件”,每一個數據都指向了魯南在專業上的努力。

為什麼魯南製藥重視科研?為什麼這裡的高科技成果連綿不斷的面世?我們從四五十年前的歷史事實中找到了回應,可以說,創新是魯南製藥的靈魂,也是底色。

專業的學術背景、技術創新的理念、艱苦的創業條件塑造著魯南製藥的優秀基因。我們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文化的支撐和科技的引領,有了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有了今天的魯南製藥。

改革阻力難以想象 披荊斬棘成就輝煌25年

1986年底,國務院頒佈《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這意味著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由此,拉開了中國企業承包經營試點的序幕。一年後,時任郯南製藥廠技術科長的趙志全,從四名競標人中脫穎而出,中標擔任廠長,成為沂蒙山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一起競標廠長的4人中,趙志全的目標提得最高。要知道,當時的郯南製藥廠產品單一、人心渙散、淨資產只有19萬元,流動資金一分也沒有。別人都是扭虧,唯有他提出“當年扭虧為盈、實現利潤20萬”的目標,並立下“到1991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利潤120萬元”的軍令狀。直到簽訂承包合同時,有領導還提醒他,訂得太高了,可以減一減。周圍有人議論,年輕人好做夢,摔幾跤就明白了。沒人能想明白,為何趙志全有膽量在合同書上簽名、立軍令狀。

“藥廠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我們獻身。”而後,他在競選報告《為振興藥廠而奮鬥》中寫下的這句話,並用自己的一生做了詮釋。

如今被魯南人反覆提起的“96決戰”,是魯南製藥改革發展史上走向市場的關鍵一役。

1995年,受宏觀調控影響,銀行要收回貸款;同時,由於貨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發不出工資,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危機關頭,趙志全提出“以市場為中心”的業務首位意識,“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他在全廠員工面前立下“軍令狀”,自己每月僅拿200元生活費,完不成任務就自動辭職。

為了拓展市場,1996年,帶著兩個司機,開著一輛普桑,裝著煎餅和大蔥,趙志全向著東三省出發,開啟了尋找市場之旅。餓了就在車上啃幾口,困了就在車上眯一會。最緊張的時候,九天時間跑遍了東北三省十八個城市。

就是靠著這種拼命三郎般永不言敗的實幹精神,“96決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實現利稅5000萬元,同期增長了6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96決戰”是魯南製藥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全面勝利,徹底改變了公司的命運,從此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同時,“96決戰”也鑄造了與沂蒙精神一脈相承的魯南精神——“不怕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

鲁南制药“50岁”正青春 中国药企“常青树”的不老秘诀

新時代有新思路 差異化競爭成就“百億魯南”

2017年1月份,張貴民出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裡。在這裡,他將登上領獎臺,接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榮耀。作為第一發明人,此時張貴民的思緒萬千。

瑞舒伐他汀鈣是國際公認最強效的調脂藥,魯南製藥的明星產品之一。2008年之前,它壟斷在國外企業手中,國人想要用,只能多花錢。這讓魯南製藥做了個大膽決定——自主研發瑞舒伐他汀鈣,誓要打破國外壟斷。突破重重困難,魯南製藥成功構建了瑞舒伐他汀鈣新制備體系,實現了規模產業化。同時,也證實最適宜國人的給藥劑量為5毫克,為確立合理用藥方案和臨床個體化給藥奠定了科學基礎。

張貴民說,在魯南製藥,有多個研發團隊只專注做一個產品,即使產品上市,也要不斷跟進持續研發,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

如何讓魯南製藥“活得出彩”,是每天縈繞在張貴民腦海的問題。他說,近四年來,魯南製藥倡導依靠創新解決現實問題。“實體經濟要向前走,就要從原先固有的許多束縛中走出來,來解決現實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張貴民認為,創新不應該是個口號,應從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梳理進行創新。

在張貴民的帶領下,魯南製藥提出“二次創業”,讓企業完全從原先的固有思路中解放出來。他認為,創新也是個思想解放的過程。不僅僅在於科技創新,也是思想創新,解讀事物角度的創新,是幹事態度和方法的創新……

醫藥行業最近幾年整體的大環境倒逼企業提高質量降低價格。張貴民說,魯南製藥要靠技術和綜合管理提升,來實現產品的高質低價。技術出身的張貴民堅持認為,這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質量提升需要"工匠精神",必須耐得住寂寞,有長時間堅持做的精神。在魯南製藥,有的產品研發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時間。

為了縮短新產品開發的週期,使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魯南製藥瞄準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只要是看準了的項目就主動追求對接,採取提前介入、聯合開發等方式,以最少的投入和最快的時間開發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利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借梯上樓,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是與魯南製藥設立企業技術中心相輔相成的科研戰略。張貴民說,“近20年來,我們先後和山東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40多家大專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據統計,20年來僅科研成果的嫁接就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元的效益。”

目前國內唯一可安全用於12-16歲青少年肥胖症治療的減肥藥物“舒爾佳”,可特異性抑制胃腸道胰脂肪酶,從而抑制脂肪的吸收,進而減輕體重。三年前,這項成果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專利金獎。

多年持續創新,魯南製藥到了收穫的季節。該公司申報國際、國內發明專利1000多項,已獲授權專利600餘件,註冊商標2500餘件,商標註冊量居山東省首位,被確定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山東省知識產權示範企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市科技進步獎100餘項。

優秀的科技成果,經過工業化、市場化後,必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魯南製藥擁有國家重點新產品17個,以欣康、維康達、舒爾佳為代表的高科技產品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平奇(孟魯司特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瑞旨(瑞舒伐他汀鈣)保持高速增長。

佔領國際市場是證明魯南製藥創新能力、產品品質最好的檢驗。魯南製藥集團以國際化戰略為目標,建立了嚴謹科學的工作流程,FDA、ICH、EDQM等國際先進的質量監管理念接軌的質量保證體系,多個原料藥產品通過了歐洲COS認證、美國FDA認證,製劑通過了印尼、哥倫比亞等國家質量認證,入選2017年中國醫藥國際化百強企業榜。

“我國使用中藥歷史悠久,從文化傳統和用藥心理上看,中藥有先天的市場優勢;而生物藥則是中國藥企快速跟上國際創新潮流,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所在領域,在這方面發力,有利於縮小企業和國際製藥企業在創新能力上的差距。”張貴民認為,發展中藥和生物藥有利於培育本土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能滿足患者不同的用藥需求,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我們瞭解到,下一步,魯南製藥將在中藥方面向健康保健和治未病方向發展;在生物藥方面追蹤國內外創新熱點,以滿足患者差異化的治療需求為導向進行突破性探索。“別的企業不做的研發項目才有更大的市場,同時也有較高的技術、資金和人員門檻,只有突破了這些門檻,我們才能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張貴民說。

中國儒家經典《禮記·大學》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語道出中國藥企“常青樹”——魯南製藥的不老秘訣。在魯南製藥,這種秘訣早已內化到骨子裡,成為新時代其實現更大目標的內在力量。

50歲魯南製藥不老,正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