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房地產企業將「地產」除名,高房價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全國房地產企業將“地產”除名,高房價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今年的樓市有一件事可以用"悄無聲息"來形容,全國多家知名房地產企業改名,掀起了房地產行業"改名潮"。全國排名靠前的房地產企業紛紛將企業名稱當中的"地產"兩字去掉,比如:

①保利地產改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②萬科地產改為"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③龍湖地產改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還帶著"地產"兩字的房地產公司,基本上屈指可數。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賴以生存的老本行,現在要將之徹底拋棄,這著實讓人難以理解。這就好比:醫生都不看病了,司機都不開車了,廚師都不炒菜了,什麼都亂套了,現在房地產企業也要"去地產化"了,確實讓人委實難懂。但大批量的房地產企業"改名",又讓人覺得其中必有端倪。

尋根究底,大家也知道,隨著這一輪的房價上漲,一方面土地價格上漲,另一方面調控限價,地產商兩頭受氣。不僅沒利潤,而且要承擔房價下跌的風險,地產商也不想玩了。

所以,土拍上面沒文章可做,房企只能用腳投票,結果是舉牌積極性越來越低,土地流拍開始大量出現。總之一句話:沒利潤,不掙錢,就算財大氣粗的地產商業不想繼續蓋房子。

全國房地產企業將“地產”除名,高房價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當然,城市租客認為,房地產企業紛紛"改名"的背後,也是屬於"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去地產化",但地產行業畢竟是房企端了這麼多年的飯碗,要想一下子將飯碗倒掉,地產商自己也會覺得可惜。

但是對於總資產上千億萬億的房地產企業來說,船大想調頭非常困難,那麼就只能打打插邊球,地產行業既然沒法幹,那麼地產公司就轉型,不蓋房子也要圍著房子轉。如:轉型物業、租賃等地產服務性行業進行拓展。

不過話說回來,一些專家認為,目前決策層對房地產行業調控趨嚴,房地產公司通過改名來換換馬甲,希望未來在房地產政策的重壓下,企業還能夠存活下來,這和此前鬱亮所說的,房企要將"活下來"作為首要目標來看,可謂是不謀而合。但是改名不等於未來房地產企業不再蓋房,只是過去開發商拿地開發蓋房的這種模式過於低端,賺錢效應越來越差,需要轉型升級,其次國家發展租購併舉,通過公租房廉租房企業自持房升級58同城品牌公寓進入市場,租金降低將是大概率事件,租金降低,房價也會降低。

全國房地產企業將“地產”除名,高房價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城市租客擁有內容版權,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內容僅代表城市租客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責任人:大程)

所以,房地產企業紛紛將"地產"除名,高房價的時代,終於結束了?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