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這30天,我們堅持做了一件事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9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 作為新世紀朝氣青年,應時刻銘記自己的光榮使命,時刻牢記共青團員的責任,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的號召,力爭彰顯新世紀青年自律自強的蓬勃追求,青年的力量和智慧,是給予華夏脊樑以堅硬的支撐,給滌盪的血脈以活力,這便是當代大學生的使命與責任,“薪火相傳,代代出青”,把舊滌盪城新,把無變成有,給時代以強心劑,因此,才能“少年強則國強”。

三十天煥新計劃現場直播

華僑大學每位團幹都為自己量身制定了清晰,準確的煥新目標。

廈門校區秘書長陳驍用行動做出了表率,45分鐘的精細閱讀,三十天如一日,毫無間斷,在知識的海洋裡,不斷摸索未知世界的邊界,慢慢提升自己,正像康德所說,夜精於頭上星空,心中自律。

泉州校區秘書長葛之昂以身作則,三公里長跑的目標任誰看來都很困難,但他仍選擇堅持,流過的汗,留下的腳印,都是他通過堅持獲得最珍貴的財富。三十天的跑步也許改變略顯微小,但在這個過程,他懂得了“自律,給我自由”的道理。

本月打卡中,有人選擇聞雞起舞,早起讀書,拒絕晚睡,與自己的壞習慣作鬥爭;一天背50個單詞看似很難,很辛苦,但付出後的收穫卻是無法用價值衡量的;每天反思十分鐘,人,不思則罔,在不斷反思內省中,人才能不斷成長蛻變。人們說萬事開頭難,在我看來,難的不僅僅是開始,而是堅持到最後,一兩天的努力任誰都可以做到,三十天如一日的努力才值得被歌頌。應該把掌聲送給我們的肯堅持,能堅持的最可愛的團幹們。

聽聽團幹怎麼說

王文典:

原本在學習上,我是自由浪漫,無拘無束的少年,學一點就洋洋自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三十天換新計劃讓我遇見重機,我看到完成三十天換新計劃的我們,一步步達到另一種狀態 嚴格自律而不失熱忱!完成三十天換新計劃,滿滿的自豪感洋溢在我們臉上。三十天換新計劃,讓我們堅守自律,從此收穫更廣闊的天空和更永久的自由!定一個目標並不難,困難的是堅持。團委的小夥伴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之餘堅持每天打卡,每天進步一點點,朝著美好的目標前進著。

陳驍: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三十天換新計劃最偉大的便是,教會我們自律。我們總說,我太忙了!三十天後,計劃結束,轉身回望,原來你忙忙碌碌的生活裡是能擠出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只是你必須要堅持要自律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林宜臻:

這一次的換新計劃,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更自律的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我的目標是每天抄寫幾句精美的句子,通過這30天的不斷抄寫,不僅自己有了許多可參考的句子,更是能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我覺得30天的換新計劃不僅是定下了一個小小目標,更是可以體會到“小目標的達成有助於大目標的完成”這個道理。

王宇璐:

用30天嘗試培養一個習慣,全程記錄真實的自己,感受每天的改變,真的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很喜歡這種在工作中成長的方式,學到了堅持,認真和執行力,收益良多。

楊點:

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句話:任何事情×365都變大,但30也是個不小的數目了。30天,可以學會900+個單詞。這次的三十天換新計劃我以為自己會堅持不住的。可是,到最後發現,連續30天做一件事也不是絕無可能的。其實我們每天時間都足夠用,夠完成學生工作和學習工作以及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但很多時候都是被手機或是拖延症牽絆。30天的打卡於我來說像是一種鞭策和監督,如果僅僅把目標放到自己心裡然後自己默默去做的話,想偷懶也沒人知道。但現在將自己的計劃公佈於眾,小程序會提醒你還有事情沒有完成。我們的目標其實很小,所需時間也並不長,但要每天完成卻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從來沒有誰比誰多或是少一分一秒,校團委的其他同學可以完成那我應該也就能完成。抱著這種心態,我和夥伴們一起開啟了30天換新之旅,有過想要渾水摸魚的念頭,但很快就打消了。畢竟自己的努力是不會辜負自己的,唯有努力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我會繼續堅持下去。

“如果你想要快樂,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能指揮你的思想,釋放你的能量,激發你的希望,引導你前進的方向。”懶惰與放縱帶來的一時快感遠比不上通過自律而獲得長期自我提升的快樂。

自律,給我自由。

希望在下一個30天煥新計劃裡,仍能繼續堅持,不忘初心,知行合一,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