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清晨,伴著第一縷陽光,寧靜的小鎮在輕風鳥語的呼喚中悄悄地睜開了雙眸,在她溫暖的懷抱裡,從睡夢中漸漸醒來的人們迎來了嶄新的一天。

一群來自異鄉的“客人”,早起的身影匯入了那一片晨光裡……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古井邊,氤氳的水霧如輕煙般縹緲,籠罩著寫滿歲月年輪的青石板、綠苔牆,彎腰、蕩桶、提繩,清澈如鏡的水面瞬間掀起歡快的細浪,漣漪如花般綻放開來,水中的倒影隨波飄搖,變幻著模樣。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迴廊裡,一排排顏色各異的水桶串成了條條綵線,鶯燕般的吳儂軟語在廊簷盤旋,“驚”了細枝條、“歡”了青草地。捧起一縷清泉,暖意拂過面龐,舒爽瀰漫開來,輕鬆愜意隨之而來。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廣場上,歡快的旋律響起,曼妙的舞姿伴著音樂的節拍,出現在不同的地方,輕盈的步法,律動的舞步,模糊了那一張張或許並不年輕的臉頰,來回、旋轉、飛揚,生機與活力四射。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山道上,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晶瑩的露珠眨動雙眼,清新的空氣縈繞山間,平坦彎曲的山路上,三三兩兩的人影浮現,鳥語、花香、蟲鳴,流水潺潺,笑意盪漾在人們的眼角眉梢。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一天天,這樣的溫馨畫面在小鎮上演,雲淡風清間,日夜輪迴,四季更替變化,不變的是這群早已從異鄉“客”搖身而變為小鎮新居民的人們對這片山、這汪泉綿延不斷的青睞與愛戀。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海之濱與小鎮間近千公里的路途上,數千人兒不思疲倦地往返,像“候鳥”,在大都市與小鎮之間“飛翔”。他們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他們駐足流連,停下跋涉的腳步,呆上幾天、幾個月、半年,或是一年、幾年;他們來到小鎮、愛上小鎮、融入小鎮,成為小鎮一道別樣的風景。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行走在溫湯,呼吸著空氣中四溢的清新,觸摸著花紅綠影的身姿,聆聽著嫋嫋鄉音裡不時夾雜的吳儂軟語,感受著一份水乳交融的親切與溫暖。

溫湯,這個因泉而聞名天下的小鎮,讓這群來自上海的“候鳥”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新溫湯人”,而溫湯也因為這群特別的人有了一個新的稱謂——宜春的“上海小鎮”。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張坊村八大碗民俗體驗式餐飲,具有豐富的客家歷史文化,在國慶期間在中國溫泉之鄉溫湯鎮張坊熱鬧上演。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賓客到來時,儐相吆喝一聲,奉上五子茶(青豆、胡蘿蔔粒、生薑末、香椿末和鹽,寓意多子多孫多福氣),迎請賓客入席。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張坊“八大碗“是張坊村喜宴的代名詞。相傳韓愈去明月山,就在這裡的一戶農家用餐後讚不絕口。因沒有特製餐具,剛好就用自家大海碗盛了八道菜。隨行的官員發現這個村莊沒有名字,因為這裡人都是張姓,韓愈便親題名為:張坊八大碗 。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張坊村的“八大碗”的烹調方法來源於傳統的贛菜與客家菜技法,講究時鮮,選料精緻,色、香、味、形俱佳。八大碗中有葷有素,有湯有甜食,有清淡有辣味,其中,濃湯鮮汁的當家菜“虎皮三鮮”傳說是張家當年送夏娘娘進京城餞行的主菜之一。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宜春有個“上海小鎮”,還有響譽全國的張坊八大碗美食!


如今張坊村的八大碗由虎皮三鮮、張坊三寶、草雞三味湯等八道菜組成,盛於青瓷大碗內。為迎合現代人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觀念, 在很多烹飪方法上都有所改進,更加註重適應不同客人的口味需求。張坊八大碗2018年國慶期間對外接待,預約電話:0795-3515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