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問:我覺得目前實體經濟已經回暖,但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還會繼續下行?這有什麼依據?我們該如何面對?

答:針對目前的中美貿易戰,金一南教授曾經這樣評論:美國經濟學家看衰美國經濟,中國經濟學家則看衰中國經濟,這是因為他們都只看到了局部,缺乏對對方和全局的判斷。因此,面對經濟形勢的“寒冬”,人們往往緊緊包裹自己,躲在屋裡避免風吹雨打,直到春天來到才開始播種。

但是,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世界。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反映了我們有怎樣的心。一個人心中如果沒有春天,即便鳥語花香、春風拂面,也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而如果心中春光明媚,即便一年四季、風霜雨雪,心中也永遠有一份溫暖和光明。

在致良知四合院,我們說“一年之計在於冬”,當別人在恐懼、懈怠、猶豫、徘徊、軟弱時,我們如果擁有足夠的格局和境界,就能心明眼亮,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從而脫穎而出。

人與人的格局和境界是天差地別的。就像小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塊橡皮而打架,今天因為格局和境界得到提升,就不會再因為這種事打架。我們要遠離不靠譜的人和事,不隨意聽信傳言,否則眼前一定是一片灰濛,看不清未來。

因此,我們要學習聖賢、學習黨中央領導治國理政思想,通過這種直接的鏈接來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讓自己站在高高的山頂,對形勢一覽無餘,自然無所畏懼,擁有定力。無論別人怎麼說、怎麼看,自己心明眼亮,就能讀懂這世界,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問:對企業的戰略佈局,董事長走在前方。對中高層管理者而言,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去理解、承接董事長的思路,進而促進企業戰略佈局的落地?

答:依據“心-道-德-事”四部曲,針對戰略佈局就是“心-道-德-戰略佈局”。面對董事長提出的清晰、長遠,甚至恢弘的戰略,我們如果直接去學戰略本身,那是在“事”上學,是很難透徹領會的。

再進一步,我們可以去思考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富有仁愛之心?為什麼有這樣寬廣的胸懷?為什麼總能看到問題的本質?為什麼總是如此熱烈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然後去體會、去臨摹,學習像他一樣去看待民眾、看待祖國、看待世界,這是從“德”的層面上來理解董事長。然而,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是很困難的。

心才是一切事事物物的源泉的源泉。從心上入手讀懂他人其實是最容易的。直接讀懂董事長,不是把他講過的話拿來反覆咀嚼,那都是在事上努力,是事倍功半的,最根本的還是要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垂直攀登,讓自己擁有一顆純粹心靈,如此便擁有了與之相應的的格局和境界,以及仁愛、智慧、胸懷、能量,從而對戰略佈局、戰略邏輯的思考有顯著提升,進而能夠跟董事長在同一層面上對話,從本質上讀懂企業戰略。

從很多在“築夢空間”學習的高管學員身上,我們常常看到,在他們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沒有突破時,不僅讀不懂董事長的戰略佈局,甚至把同行企業的3.0戰略方案拿給他看,他都看不懂,甚至不以為然。因此,歸根到底是要建設自己,這是人生最大的戰略;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還有機會能幫助別人建設心靈品質,那便是實現了人生的最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真正優秀的企業,是具有教育屬性的,是能夠引導員工、引導民眾來建設心靈品質的。當然,提升心靈品質的路徑和方法很多,可以是集中式的學習,也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大家走在朝向光明的路上。隨著員工們格局、境界的逐步提升,他們的人生戰略、人生價值也都得以提升,開始看清天下大勢,開始與偉大時代同頻共振,真正實現自己生命的成長。

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問:企業提出3.0戰略,員工在內心是認同的,但因為利益規則不明確,員工們依然會心存抱怨。這是因為員工們立志不堅嗎?還是管理不到位所導致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如何改進?

答:企業3.0歸根到底取決於心靈,但這並沒有否認理性的價值。所以,企業內務必要有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設立公平的激勵制度。因為員工們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對於目前的工作,他們需要物質上的明確激勵。

所以,我們在幫助大家提升心靈品質、共同朝向光明的同時,也不能否認物質激勵以及管理體系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心性和理性,要同步提升。

如果員工抱怨多,反映出我們的一些制度不合理,就要積極調整;而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心性不夠,那就要去提升心靈品質。在這兩方面都要努力,不能偏廢。這就像左腳右腳一樣,需要互相配合才能穩健地往前走。所以,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契機,藉著構建3.0的機會,重新審視公司的相關制度。即便現在我們還沒有達到3.0的境界,但至少有了明確的方向,朝向這個方向,遵循聖賢的教誨,我們一定能建立更好的制度,形成更好的氛圍,共同提升大家的心性,更快地找到並實現3.0戰略。

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問: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應對?

答:但凡一個市場是有利可圖的,就一定會有競爭對手不斷進入。面對競爭,不要陷入所謂“零和博弈”、“叢林法則”之中,既然我們學習了致良知、以聖賢思想為指引,我們就應該把引領行業發展作為自己的努力目標。因此,面對競爭對手,最好的方式是建設我們自己,成為他們不得不追趕的榜樣。當我們能夠以更高的格局和境界從容服務客戶時,不僅能贏得競爭對手們的尊重,而且會令他們以我們為目標,去追趕、超越,這樣我們不僅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還將引領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企業3.0:1.0 - 線性戰略,2.0 - 平面戰略,3.0 - 立體戰略

如何推進3.0戰略落地?|商業實踐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