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面試:答題中如何更好的舉例子

在結構化面試答題的過程中都需要我們舉例子,比如綜合分析觀點類、演講類、自我認知類等題目,而如何更好的在答題過程中舉例子是學生經常犯愁的問題,今天我們就此專門探討一下。談到舉例子,我們腦子裡面往往立馬浮現出愛迪生、牛頓、司馬遷等等“上古時期”老生常談、人盡皆知的例子,這些例子也許可以很好的佐證題目,但是卻不能給我們錦上添花,原因無外乎有二:其一例子太古老,我們沒能與時俱進;其二側面反應出我們的積累不足,以至於提到例子就直接想到這些例子。那怎麼樣更好的舉例子,下面我們列舉二個方向的參考:

文職面試:答題中如何更好的舉例子


【一】自己身上的例子

面試答題的過程中學生相對於緊張,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從腦子裡快速搜索,可是與其搜索不如直接拿自己作為例子。可是,問題在於學生經常說我是應屆生哪裡來的經歷或者我自己沒啥可以說的經歷,但是我們不妨打開思維。

比如談到堅持,我們可以說愛迪生成百上千次失敗實驗的積累,造就了下一次的成功,這一切源於堅持。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己在鍛鍊身體的過程中才開始難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效果不佳,後來不斷的剋制自己堅持下來,才有了現如今的好習慣好身體。兩個例子都可以佐證堅持,很顯然舉自己的例子不僅容易想到還可以彰顯自己的優勢。當然這裡只是拿鍛鍊舉例子,每個人情況不同,可以是其他的習慣或者愛好諸如騎車、跑步、早起、讀書等等。

文職面試:答題中如何更好的舉例子


【二】所報考崗位的地區或者所屬行業的例子

現在隨著學員的積累練習,其實學員頭腦中有一些素材,那遇到一道題目我們優先選擇哪些例子或者說我們應該提前準備哪些例子比較好呢?

與其說從萬千事例中尋找或者準備例子,不如優先看一下自己所報考崗位所屬的地區模範或者行業模範。比如各個地區有些知名度的感動人物或者道德標兵,反而比我們舉感動中國人物更能給我添分加彩,因為絕大部分考生都有可能對秦玥飛、支月英等張嘴就來,容易重複最主要的是容易濫用,不如積累一下本地區的事例。還有就是各個所屬行業的模範,這樣舉例子的好處就是在不落入俗套的同時還表明自己對自身所報考行業領域的瞭解。

無論是舉自己的事例還是舉所屬地區或者行業的例子,都需要自己在準備的過程中下功夫提前準備好,只不過這樣準備更有針對性,可以在答題中給我們加分。除此之外,如果非要舉例子或者說找不到行業或者地區的優秀事例,那這裡老師也建議大家儘量的舉近兩年的人物,至少可以顯得我們比較與時俱進。當然,面試終究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舉例子能否和題目渾然天成,更好的服務題目,都源於表達,這還需要諸位學員多多在平時積累並且練習。

文職面試:答題中如何更好的舉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