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1)沙漠里的海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 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高低起伏的木质栈道把游人引进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花点钱,骑上骆驼走沙漠也是一种体验。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沙漠之舟—骆驼。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供游客们住宿的蒙古包,却看不到游客,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荒凉的沙漠在游人眼里也是美景。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蒙古包、骆驼、骏马组成一幅草原的景色。走着走着远处出现了耀眼的光芒,原来在太阳的照射下,水面反射出道道的光彩,离居延海越来越近了。

(2)神奇的海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居延海的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自元代以后分为了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剌失三个海子(湖泊),清代以来又分成了东部的苏泊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顺诺尔(蒙古语,意思是苦湖)。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眼前的景色让人忘记了刚才还跋涉在沙漠中,转眼间沙漠之中出现了一片湖。湛蓝的湖水连着碧蓝的天空,极目远望天和湖已分不清了。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两湖之间相距约35公里,平均水深1.5米,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湖里茂密的芦苇如水中的森林,飞驰的游艇像箭一般穿梭在湖面上。成群海鸥在水面和天空之间飞翔,欢快地叫着,翅膀撩起的湖水,如天女散花,看的让人心醉。

(3)美丽的传说

说起居延,很多人对它都很陌生,但居延自汉代以来,直到清朝,都是一个极为有名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居延地区承载着中华民族色彩极为艳丽和浓重的文化。早在三千年以前,居延地区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游牧民族的“天堂”。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在居延地区有两个很大的湖泊,分别为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这也是横贯整个居延地区——黑河的终点。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说到西居延海,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百字的《道德经》,让后人品味不已。最后化身入海,踪迹不见。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在栈道上有的地方几乎让水覆盖,只好踩着水来到老子塑像前,静观蓝天下高大的老子的塑像,游人们纷纷在塑像前留影纪念。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额济纳之行——居延海

夕阳西下,居延海被夕阳覆盖,我们依依不舍结束了额济纳行程,明天早晨就要踏上归程,再见了,居延海!再见了,额济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