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我的回族朋友

我是臨夏人。因此,我有很多回族朋友,年少時老師和同學中有一半以上是回族,後來到外地工作,結識的鄉親中回族的比例更高。我與這些回族朋友友好相處,並未感到民族之別帶來的不便,相反這些回族朋友給我的工作生活給予很多啟蒙和幫助。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馬紅江、馬繼明是我小學同學,在讀小學時,我喜歡和他們一起廝混,有時到他們家中玩耍,他們的父母不但不會因為我是漢族而排斥,反而因為我是漢族則更加關心,倒茶遞水,拿最好吃的食物招待。上高中時我因貧輟學,馬紅江無不惋惜,在一次偶遇時眼含熱淚勸我回校。我到外地工作後,他們對我非常牽掛,想方設法打聽我的消息,猶如親兄弟般關注我。直到現在,我們雖然見面很少,但熱情依舊。

馬宗偉是我小學老師,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在姚良梅同學病休在家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利用課餘時間天天上門輔導功課,直至病癒返校。後來,姚良梅同學考上了師範學院,畢業後當了一名老師,知情者都說,真是馬老師不余余力的輔導成就了姚良梅同學的不凡人生。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馬佔海是我打工時的老闆,他博才多學,喜歡講故事,講他在酒泉工作時的崢嶸歲月,講他轉業後在臨夏東樂橋賣布時的點點滴滴,以及積累資金後創業辦廠的初衷和願景,從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我看到了一個精彩粉呈的世界,更讓我懂得了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大道理,他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戶。後來,我和他全家成為好朋友,他的兒子、女兒視我為弟兄,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沙雲青,他當時是臨夏有名的企業家,被稱為“河州鐵漢”,我們有過一次徹夜長談,他敞開心扉向我講述了他的創業史,他對臨夏人、臨夏經濟發展的認知超乎我的想像,他說臨夏回民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和天賦,臨夏是絲綢之路上的茶馬互市,旱碼頭,他對臨夏經濟抱有非常大的信心,他是第一個在臨夏創辦民間融資機構的企業家,但由於管理問題,曾陷入巨大的麻煩之中。如今,當我看到各種民間借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我只能莞爾一笑,這些事,他在三十多年前就做過了。他復出商場的那年,我請張啟仁老師給他寫了一副對聯:“知難而進,願臨夏經濟繁榮昌盛;臨危受命,祝河州鐵漢再創輝煌”。這副字,他一直懸掛於民族商場的辦公室裡。如今他已是耄耋之年,我們偶爾見面時,他仍對市場經濟前沿動態的事件如數家珍,對“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滿懷嚮往,他說中國企業家的春天來了,只可惜他老了,只能把希望寄託於後生們。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我在西藏邊防工作的二十多年裡,我見證了一批來西藏經商做生意的回族鄉親們的創業史,他們大多白手起家,從街頭擺地攤和走鄉穿戶販賣畜牧產品開始,一步步把生意做大做強。馬阿訇便是其中的一個,他們弟兄三人一起來到西藏,主要經營電器和百貨,後來發展到木材販賣,又創辦了工廠。如今,他回到老家辦企業,承包工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大老闆。當時,無論再偏遠的邊陲小鎮,還是在邊境線上,都能看到臨夏回族鄉親們的身影,稍大一點的城市,有一半以上是臨夏回族人開的商鋪,但世事變遷,如今隨著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的快速深入發展,臨夏回族鄉親們的商鋪越來越少。究其原因,馬阿訇一語中的,那時的成功靠的是吃苦耐勞和勇往直前,而現在拼的是文化、信息和資本,我們跟不上了!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在與這些回族鄉親們的密切交往中,他們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當連長時,連隊經常和馬阿訇組隊的鄉親們進行籃球比賽,一邊是我的戰士,一邊是我的鄉親,無論輸贏我們都高興,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投籃很準,一過中場就可以命中遠距離三分,讓我感到很自豪!如果戰士們輸了,我就找到了訓斥他們的理由:“連六十歲的老者打不贏,你們還能幹啥?給老子使勁練,往死裡練,如果下一場輸了,看我怎麼收拾你們!”。然後笑哈哈的讓炊事班長牽一隻綿羊過來,交到馬阿訇手裡,算是獎賞。當然,他也會回送幾件紅牛以表謝意。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有一次參加駐地縣委舉辦的軍民共建會議,縣長聽說我是臨夏人,一個勁的誇獎,你們臨夏人真團結,他告訴我,他在附近一個縣當縣長時,有一些外地人欺行霸市,當地人不敢得罪,聽之任之,有一天當欺負到臨夏人時,事情發生了逆轉,他們約好一架定輸贏,輸了捲鋪蓋走人,縣裡聞訊後提前佈置了警力,當時那夥人還在茶館裡喝酒壯膽,臨夏人無論男女老少不約而同騎著三輪車到河灘撿石頭,然後召集了一百多人將那些人圍在茶館裡。後來,那些人被臨夏人的氣勢所震懾,只好認輸。我聽後笑著說:“團結好啊!團結就是力量,如果中華民族都能這樣團結,試看天下誰能敵?他們舍家帶口來這裡是做生意謀生的,不是想來打架的,但如果有誰欺負他們,臨夏人可真不是好惹的!”縣長頷首回應:“對,不能欺負他們,當然誰也欺負不了他們,誰叫他們那麼團結呢”。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真如縣長所言,出門在外的鄉親們真的很團結,每當哪位鄉親遇到困難時,大家不分回漢都會給予幫助。一位在拉薩客運站開清真飯館的回族鄉親告訴我,他在那裡開飯館的很長時間裡,不知幫助過多少受困的臨夏鄉親,無論是找他來討吃求宿的,還是沒錢回家來借路費的,他都會力所能及的予以幫助。他已數不清有多少人在他那裡吃過飯留過宿,不知借出去的錢又有多少,但他不求回報,他的理由就一句話,誰讓他是我的鄉親呢。偶有鄉親去世,家人無法承擔善後費用時,阿訇會動員鄉親們捐款,把屍體運回家,讓生者減少經濟負擔,亡者得以安葬。

這位臨夏人寫出了回漢之間的純樸友誼,值得一讀!


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我有幸結識了很多回族朋友,他們團結勇敢、重情仗義、正直善良,在我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有來生,我依然願和他們成為朋友,包容共濟,和睦相處,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