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嫑動

 

前幾年,有一段洛陽話考試在網絡上瘋傳,大家都認為很幽默,實際很多單詞經不起推敲,據音填字,字不達義不知迷惑了多少人,我們已經在周邊很多縣的網絡上看到了這個“洛陽話考試”。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個其中的一個錯詞吧。

保動:這是洛陽土話,意思為:不要動彈,制止你動手或身子晃動的意思。可“保”怎麼能與“不要動”的意思吻合呢?發音是沒問題,可字義相差甚遠。

保:保的讀音是bǎo,是一個動詞,從人從子。主要含義是看守住,護著不讓受損害或喪失,如:保衛,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寫作從“人”從“子”。後來為了結構的對稱,小篆變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見義了。

大家看看:這怎麼能與洛陽人說的“不要動”聯繫在一起呢?無非就是發音一致,可意思呢?實際這個字有,就是太生僻,一般我們不寫,大家也看不到。

嫑:表示為不要的意思,在成都方言中biao,就是不要,不要一詞可簡讀為嫑。在河南南陽也有“biao”一讀音,嫑人,寓意騙人的意思。如別嫑人了,就是指不要騙人了。陝西關中話“bao”,不要的意思。日照方言:bo。臨沂方言:bái。河南固始方言:bài或bái。山西的地方語言中“bao”通常讀第四聲。贛南地區客家方言讀作“niǎo”通常讀第三聲。在江西、河北等地方言中讀作“biao”,第四聲,表示不要的意思。貴州的地方方言,不要的意思。江浙土話“xiao”,主要作“不要”之意,如:叫你嫑做你偏做,嫑走,嫑隨地大小便,嫑作弄我,嫑騙我等等,口語應用極其廣泛。

咱在洛陽嫑bao不要的意思,例:嫑來這一套,嫑給我。嫑慌、嫑忙,有事咱好商量。那個“洛陽話考試”舉例:保動,你頭上有末子。(細碎的或成粉狀的東西)正確的寫法是:嫑動。咱洛陽人的發音與陝西、山西人一樣,咱是緊鄰,還有歷史的淵源。

嫑:是個合成字,大家都看到解釋了,很多省、市都懂、都在使用,我們為啥非要寫成錯別字“保”呢?還美其名曰:《洛陽話考試》。出題的老師都錯的一塌糊塗,讓學生怎麼答題,這不是誤人子弟嗎。這個《洛陽話考試》錯的可不是一個字,目前還有很多人在粘貼傳播,如果不制止,那就會像“冰箱與冰櫃”名稱那樣,將錯就錯啦。傢俱:立為櫃,臥為箱,先出的冰櫃,錯寫成了:冰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