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農民靠收廢品爲生,首次義捐「上癮」至今10年,已捐上萬元


在安徽省安慶市嶽西縣泉鎮牌坊村,有一位62歲的農民,靠收取廢品為生。然而,他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次捐款後,每年堅持捐款,目前已捐款10年,捐了近萬元。他的名字叫——儲德素。圖為儲德素在查看捐款收據。

儲德素從小家庭條件就不好,年幼時吃糠咽菜、歷經苦難,加上很多鄰居也幫襯不少,所以他常懷感恩之心,總想著有天可以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圖為儲德素在整理廢品,準備售賣。

附近鄉鄰王大媽說:他年紀雖然比較大了,但只要哪家有廢品就從不推脫,而且他從不少斤短兩的,咱們這裡的人都喜歡把廢品賣給他。圖為儲德素收回來的廢品。

2008年5月12日,儲德素正在家裡看電視,突然汶川大地震的畫面出現在電視上,他看到這些受災畫面,眼眶溼潤了。他想著去災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苦於找不到門路,這塊大石一直壓在心上。後來他在好心人的指引下,來到嶽西縣紅十字會,將賣廢品所得的1000元錢全部捐了出來。圖為儲德素在整理安心捐贈收據。

錢捐出去了,儲德素壓在心上的大石放了下來。儲德素從這以後,彷彿捐款“上癮”了一樣,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紅十字去捐錢,他成了嶽西縣紅十字會的常客。圖為儲德素準備出門收購廢品。


儲德素收廢品有一個習慣,在村裡撿到的瓶子、鐵罐之類的,從不據為己有,而是將這些交給最近的農戶,待到累積多了後,再統一花錢收回。圖為儲德素在整理廢品,這一袋子可以賺取幾元錢的差價,儲德素樂呵呵的說道。

儲德素2013年新建了一棟2層小樓,然而,家裡卻沒有添置一件像樣的傢俱,甚至連裝修也沒弄,他將賺來的錢基本全部捐了出去,只留下一少部分維持生活開銷。圖為儲德素行走在收廢品的路上。

曾經也有一些好心人看儲德素生活清苦,給了他一些慰問物資及金錢,但他也全部捐了出去,說世上比我苦的人很多,有人比我更需要這筆錢。圖為儲德素切南瓜做菜,他說每餐只要一個菜就可以了。

“你自己生活也不好,就少捐一點吧!”嶽西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說。“沒事,兒子、兒媳在深圳打工,我只要自己養活自己就夠。”儲德素樂呵呵的說到。圖為儲德素的家,房子是2013年修建的,至今沒有裝修。

儲德素堅持捐款的消息引起了當地很多媒體的報道,因此,2016年他獲得了“安徽好人”“安慶好人”等榮譽稱號。之後,儲德素將堅持捐款的事情告訴了兒子和兒媳,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圖為儲德素的愛心捐贈收據。

少則百元,多則千元,就這樣,儲德素將賣廢品辛苦所得義捐10年,愛心捐贈的收據鋪滿了長桌子,累計捐獻近萬元。圖為儲德素展示獲得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